>>> 2003年第4期

甲肝是吃出来的

作者:田庚善




  自从和朋友乘着春暖花开,到农家乐玩了二天回来后,身强力壮、活泼好动的王钥,近段时间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面色发黄,常常有气无力,就连面对他最爱吃的回锅肉,也提不起兴趣。经检查,王钥染上了甲肝。他十分纳闷:自己一向身体健壮,就是感冒一年都不曾患过,怎么可能沾染甲肝?究竟什么是甲肝,该如何防治?
  甲肝即甲型肝炎的简称,是5种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它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常出现黄疸。它一般预后良好,很少变为慢性,常在1个月左右痊愈。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重型肝炎而危及生命。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胃肠道传播,即人们常说的“病从口入”。其传播途径是:病毒随大便排出体外,再通过种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口中,这些途径包括:
  手 手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便后、吃东西前应仔细清洗。
  食物和食具 甲肝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物和食具,如用于灌溉的污水、粪肥、共用的碗筷、带有甲肝病毒的炊事人员、蔬菜运输和储藏过程等等。因此,建议人们不共用碗筷,共用的食具要经严格的消毒,尽量不吃生食。近年来,“生吃”之风颇为盛行,其实这种饮食方式危害很大。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发病人数曾高达20万,就是由于生吃毛蚶引起的。教训值得铭记!同时,不吃生食,还可预防绦虫病、旋毛虫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等。
  这些健康的饮食方式,不但儿童和青少年要注意,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要重视。因为中老年人虽然患甲型肝炎的可能比较小,但仍有一部分会被感染;而且这部分人还会因饮食可能感染“戊型肝炎”。戊型肝炎也是粪-口传播,但戊型肝炎比甲肝更严重,黄疸常比甲肝深,持续时间更长,危害性更大。
  水 如果水被甲肝病毒污染,则可能引起大规模的甲型肝炎流行。因此不饮生水对预防甲肝很重要。
  甲型肝炎发病时常有发烧、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甚至呕吐、全身无力等症状。发烧常持续1周左右,后自行退烧(有些病人可能不发烧)。此时病人会出现尿黄、眼白发黄、皮肤泛黄等症。因此,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持续出现1周左右的患者,均应怀疑急性肝炎,此时应急查血清转氨酶(可为正常值的10倍以上),再查血清甲肝IgM抗体(抗-HAVIgM),如呈阳性,即可确诊为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多可自愈,不需过多的积极治疗,只要卧床休息,保证营养(能进食时,可进适合病人胃口的流食、半流食;不能进食或进食较少,可静脉输入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以维持营养),一般均能痊愈。如使用药物,可对症选择一些中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