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5个诱因8种对策
作者:宋明宝 黄 岚
其实,像刘奶奶这样的情况在很多老年人身上都会出现,这就是体位性低血压。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5%~20%的人都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对老年人来说,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性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所致的一系列危险的伴随症状,如:跌倒、晕厥、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等。
体位性低血压的5个诱因
老年人因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等原因而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一定因素的诱导下,体位性低血压就更容易发生。了解以下这些诱因,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是不无裨益的:
1.餐后血液积于内脏,使循环血量降低,若突然起立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2.热水浴之后,在体位变动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直立位或者由卧位突然起立变为直立位时。
3.久站后易致体位性低血压。
4.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营养不良以及糖尿病等疾患容易导致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5.一些常用药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硝酸酯类制剂、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物等,均可通过降低循环血量、增加外周血量或影响交感神经活性而引起药物性体位性低血压。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8种对策
针对引起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少食多餐,不宜吃得过饱。餐后不要马上活动,可适当休息几分钟后再站起行走或干其他事。同时要多饮水,每日至少喝2~3升。
2.热水浴时要事先准备好浴垫或小椅子,洗浴时坐在浴垫或椅子上,洗完后要适当躺一会儿再起立活动。
3.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身体。另外,弯腰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慢慢起立。
4.睡眠时床头应抬高25~30厘米,起床时尽量减慢变换体位的速度,或分段改变体位,即卧位-坐位-立位,以防因脑供血不足而晕倒。
5.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发生,但应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做体位变动过于剧烈的运动,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项目为宜。运动后应无气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6.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凡可引起头昏、头晕及低血压的药物应慎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一旦有这些症状发生,应立即测量血压并坐下或躺下,防止病情加重。
7.合理调整饮食。对于老年人,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晚间宜进干食,利尿剂尽量在白天应用,以免夜间起床小便发生意外。国外医生观察到咖啡因对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甚好,早餐前30分钟口服咖啡因0.25克,能减轻饭后血压下降。也可在早饭前喝杯浓咖啡,借此提供咖啡因,也可收到相似效果。
8.积极诊治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发病。
相关链接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二者之一,同时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大脑供血不足(头晕、头昏、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摔倒、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耐热、易疲劳等)。
体位性低血压的急救
近年来,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且多数老年人症状不明显,因此本病易被忽视,从而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经过较长时间睡眠后,如夜间或清晨突然从卧位起床时,就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等状况。这种短暂意识障碍可导致病人跌倒,头部损伤或骨折。冠心病患者可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如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并按摩四肢肌肉。注意观察脉搏变化,通常数分钟后血压即可恢复。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将病人置于平卧位,松解衣服,或取头低脚高位,避免改变体位和搬动,一般平卧位休息血压即可回升,不需特殊处理。如病情不能好转应及时寻求医疗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