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

关注空巢:老年医学专家支招

作者:赵 黑




  新春的喜悦正在神州大地上传递着,“过年”的欢乐更是让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嘴角绽出了笑意,他们眼巴巴盼了一年的儿孙们终于回家团圆了。令人遗憾的是,仍然有不少老人的儿孙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过年不能回家——这令望眼欲穿的老人们有说不出的惆怅。
  怎样安慰这些空巢老人们孤独的心,又如何关心这些空巢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呢?老年医学专家陈可冀院士深有感触地说,空巢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样去应对它。请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还记得1998年的那台春节联欢晚会吗?一首平常得像聊天一样的《常回家看看》却在那晚之后广为传唱。歌手陈红动情地回忆道,有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的确,在这个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里,“常回家看看”正是空巢老人们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唤。
  
  背景:悄然逼近的空巢危机
  
  或许在几年前,人们对于所谓的空巢危机还不以为然,觉得那离自己还远着呢。然而就在2003年12月21日于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亲情住宅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已经在大声疾呼:空巢危机已成燃眉之急!
  
  解读空巢
  空巢是近几年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新名词,很多人对这个词语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那么,究竟什么是空巢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张国玺教授介绍道: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空巢家庭主要是指老年空巢家庭,张国玺教授补充说,“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将长期位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不再是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正是在这两方面的原因的促使下,空巢家庭的数目已经变得非常庞大。
  
  关于空巢的几组数据
  ●2002年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乡镇的这个数据则比城市高,城镇合计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户是空巢家庭。
  ●2003年3月公布的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调研究情况(截止2002年底)表明,北京市约有近120万户老年家庭,其中,空巢家庭竟然高达45万户,占全市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8%。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特别是在中关村地区,由于学院和研究机构较为集中,文化层次较高,空巢现象也相对明显,据统计中关村地区的老年知识分子的空巢家庭率接近70%,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天津社科院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区的老年家庭的空巢率为55.06%,独居老人比例为49.2%,并观察到空巢老人的丧偶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250万,占人口总数的18.7%,老年人口的比例居全国之首。其中,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40%。
  
  警钟:危机背后的双重隐患
  
  有人形象地概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孤独而寂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表示:这种状态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事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生理隐患:3大威胁及对策
  空巢老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因此往往在遇到一些突发病症时自救能力不足。一般说来,哪些急症可以威胁到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呢?陈可冀院士和张国玺教授主要提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脑血管疾病
  儿女都在国外的李大爷精神矍铄,看上去十分健康。2003年10月他在家里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的时候,因为一脚精彩的射门而十分激动。随后李大爷就突然倒地,幸好被前来串门的邻居及时发现才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原来,李大爷是由于过于激动而引发了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是对空巢老人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因为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的空巢老人在家中突然发病,很容易因为出现偏瘫或语言障碍而严重影响老人的求救能力,进而延误了抢救和治疗,甚至因此失去救治机会。
  那么,空巢老人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张国玺教授指出,除在日常生活中起居规律、饮食清淡、不要暴喜暴怒、严格控制血压和防止便秘之外,还尤其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保持高度警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指脑局部血流短暂、反复的受限或中断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状态。其表现为眩晕,突然跌倒后可自行站起,短暂性记忆障碍,发作性单侧肢体无力或轻偏瘫,或伴有面瘫,并较快恢复正常。因为TIA常常是脑中风的先兆,所以空巢老人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以避免更严重后果的发生。
  另外,陈可冀院士还特别提到,原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空巢老人,一定要坚持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心血管疾病
  2003年7月26日,上海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的蒋姓夫妇尸体在家中被发现。此时,距他们死亡日期已有数日。两位老人亦是独居,6个子女虽然都居住在本市城区,但常年瘫痪在床的蒋老先生全靠老太太照顾。事后经法医鉴定,蒋老太太正是因为天太热突发心脏病而死的。
  近年来,因心脏病突发而致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事例时有发生。其中,冠心病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老人生命安全最主要的原因。张国玺教授建议,老人们一定要在平时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控制体重、控制血压、放松心情。身患相关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坚持服用调脂、降压、抗凝血、扩张冠脉及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等中西药物。
  张教授说:“有冠心病病史的空巢老人,平时要尽量把药物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以便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容易找到。如果出现心绞痛、胸闷憋气、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且服用硝酸甘油等扩张冠脉药物不能缓解时,千万要保持镇定。立即平卧并尽可能减少活动,适当加量服用扩张冠脉药物,并且及时报警通知急救中心以获得及早的救助。”
  
   意外伤害
  2003年3月25日中午,73岁的南京老人吴兆祖,在家中烧饭时不慎点燃了自己的衣服。独自居住的他无力自救,只能任由火焰吞噬自己的身体。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时烧伤面积已经高达70%,生命岌岌可危。
  意外伤害,是指非正常因素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张国玺教授告诉记者:空巢老人的意外伤害分为自身意外伤害和外界意外伤害两种。外界意外伤害,是指因外界侵袭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加强治安措施,提高警惕防止坏人侵害是空巢老人外界意外伤害的主要措施。自身意外伤害,是指因日常生活中不慎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如厨房忘记关燃气而造成的烧伤等。尤其在农村,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往往只能亲自下田劳动,于是意外伤害便屡见不鲜。
  空巢老人应该采取哪些防止意外伤害的措施呢?除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外,还应正确地估计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点上,两个孩子都在国外的陈可冀院士深有体会。陈院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每天都还在工作,但遇到个小毛病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学生帮忙拿药。因此,陈院士建议空巢老人们,在觉得力不从心时最好还是找人照顾自己。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还可以托亲戚朋友、雇用保姆甚至进入养老院等,以避免意外伤害后无人救助的情况发生。
  
  心理隐患:5种表现与5个对策
  很多子女往往会以为只要给父母足够的钱,父母的生活就可以完美无缺了。但实际上,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在心灵上的慰籍。两位专家剖析了空巢老人容易产生的心理危机的5种表现,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克服这些心理危机的5个对策。
  
  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种表现
  1.失落感
  吴教授夫妇都是广州某大学教师,去年底双双退休。不用工作了,本应该轻松一下,但夫妇俩总是感到心中没有了寄托。吴教授对记者说:“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这下我们又退休了,每天在家中无所事事,心中感到特别失落。”
  失落感,是指自认为失去人生价值的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引起空巢老人的失落感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空巢老人在失去了社会角色、职业角色之后,常常把精力都集中在对子女的关心照顾上。子女的离去使空巢老人失去了服务的对象和生活的目标,破坏了原来的忙碌而有节律的生活规律。夫妇俩人的空巢家庭还可以相互关心和照顾,从而得到安慰,而单身空巢家庭的老人面对着太多的富余时光常常感到难以适应,会觉得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产生烦躁不安或心情沮丧的情绪反应。
  2.孤独感
  天津郊区的农民刘大妈有四个子女,但她还是觉得十分孤独——因为四个子女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刘大妈落寞的告诉记者,“自从去年老伴去世以后,我每天都是一个人对着这空空的屋子,觉得这生活真是没什么意思。”
  孤独感,是指一种无依无靠,无奈无助的感受。人类是以社会群体中为基本生活方式的群体,所以,很少有人会喜欢孤独。空巢老人离退休以后,在社会大环境的生活机会减少,而在家庭小环境的生活机会增加。当子女离家而去,自己面对“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单调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眠之外无事可做,自然会产生孤寂凄凉的感觉。特别是空巢家庭中的丧偶老人孤独感尤为明显。长期孤独生活的老年人,如果再伴有躯体疾病常可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3.衰老感
  马大伯今年刚刚61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也只有一年。最近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记性,老是忘记自己要做什么。记者在公园遇见他的时候,马大伯无奈的感叹道:“老了啊,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时又没人说说话。这记性啊,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衰老感,是指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做事力不从心的感觉。人生进入老年期以后,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便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退,衰老是一个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空巢老人既失去了社会生活中紧张、忙碌的工作环境,又失去了与子女在一起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特别是那些有失落感和孤独感的空巢老人可产生体力下降、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多种不适的感觉而加重衰老的症状。
  4.抑郁症
  于医生最近总是唉声叹气,饭吃不下,觉也睡不香。记者问她,医生还治不了自己的病吗?于医生无奈的说:“我知道自己是患了抑郁症了。我也想快乐一点啊,但是宝贝儿子不在身边,退休后老俩口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怎么开心得起来啊?”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抑郁心境、体验不到快乐、无原因持续感到疲劳、睡眠障碍以及食欲减退等。
  有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而且老年抑郁症是引起老年人自杀的最主要原因。
  5.焦虑症
  走过蜿蜒的山路,见到郑大妈的时候,老俩口正在“冷战”。对着记者,郑大妈毫不客气的数落老伴:“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自从最小的儿子也考上城里的高中离开家以后,他脾气就特别暴躁,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我吵架。有时候吧,他整天又唉声叹气的,晚上还常常做恶梦。”
  空巢老人的焦虑症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有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精神十分紧张;或认为病情严重,不易治疗;或认为问题复杂,无法解决等,即使多方劝解亦不能消除其焦虑情绪。可见到患者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常有刻板重复的、无意义的小动作。有焦虑症的老人常伴有心悸、出汗、发抖、口干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忧郁或疑病症状,此外还多有睡眠不良,难以入睡,多恶梦或夜惊等表现。
  
  应对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个对策
  1. 做好思想准备
  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大吃一惊,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身健康。张国玺教授说,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