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流行性腮腺炎方等7则

作者:佚名




  (方名二黄散)
   方药:吴茱萸15克,生大黄12克,川黄连8克,胆南星4克。
   功效:解毒清热,活血化淤。
   炮制及用法:将上药均焙干研成细末,和匀,加醋拌和,调成稠糊状,制成药饼,于晚睡前外敷于双足涌泉穴处,晨起时取下。每晚敷1剂。患儿体温39℃以上,给以口服APC(复方阿司匹林)。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40例患儿经外敷二黄散后,均获愈(腮腺肿胀消失,热退)。
   (详见《江苏中医》1992年第9期)
  
  婴幼儿腹泻方
  (方名茯苓二术汤)
   方药:地锦草15克,苍术、白术、茯苓各5克。
   功效:补气健脾,利水渗湿。
   炮制及用法:以上方药研末即得。小于1岁患儿,每次1克;1~3岁患儿,每次2克;3岁以上患儿酌情加大剂量。将所需药量放入碗内,打入鸡蛋1个,再加少量淡盐水搅匀,然后放入锅内蒸糕,服药的第一天应禁食,仅给小儿口服维持液即可(维持液组成: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温开水100毫升),每天服药2次。
   疗效:临床疗效满意。
   说明:以此方治疗伤食型、湿热型、脾虚型婴幼儿腹泻,疗效较好,尤以治伤食型和湿热初期腹泻效果最好。
  (详见《山东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痔疮方
  (方名樟脑散)
   方名:冰片、樟脑各2克。
   功效:消肿止痛。
   炮制及用法:将上药放入尿罐或痰盂内,冲入适量沸水(约大半容器),患者趁热坐于容器上,每次约30分钟,每天2~3次。
   主治:痔疮。
   疗效:一般用上法治疗4~6次,即可减轻症状,3~6天基本痊愈。
   (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湿疹2方
   苦参黄柏汤
   方药:苦参、黄芩、黄柏、苍术各15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炮制及用法:加水1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备用。治疗时加温,洗患处约20分钟后作湿敷,每日1~2次。
   主治:湿疹。
   疗效:共治疗7例,均痊愈。
   (详见《江苏中医药中医分册》1979年第4期)
  
   松香散
   方药:松香400克,樟丹、官粉、白矾各200克。
   功效: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炮制及用法: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主治:皮肤湿疹、黄水疱及浸淫疱。
   疗效:治疗急慢性湿疹16例、黄水疱5例、浸淫疱9例,共30例。治愈27例,好转3例。 (详见《河北中医》1986年第1期)
  
  
  烂脚丫2方
   梅叶酊
   方药:腊梅树鲜叶(嫩叶更佳)100克,60%酒精适量。
   炮制及用法:(1)将腊梅树叶洗净,剪碎,装入干净瓶内,然后加入60%酒精300毫升,密盖,浸泡7~8天左右,用消毒纱布过滤,然后将滤液装瓶,密盖备用;(2)患者临睡前,用温水将烂脚趾丫洗净,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擦在烂脚丫缝内,最好一天用1~3次,直至痊愈。
   疗效:共治11例,全部治愈。
   (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1期)
  
   蛇床子黄柏汤
   方药:没食子、黄柏各15克,蛇床子、土槿皮各30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炮制及用法: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后加入枯矾12克溶化,每剂药可连用2日。将患足浸泡于微温的药液内,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疗效:治疗50例,全部治愈。(详见《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4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