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糖尿病患者动起来

作者:张 平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更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中,运动成了其基本的疗法之一。通过运动,糖尿病患者不但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少花钱,何乐而不为呢?
  
  ◆ 运动带来什么
   运动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能量消耗与储存的失衡。运动能使一些激素释放,导致体内多余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水平增加。运动能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合成及异生,从而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维持理想体重。
   运动能增加体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全面纠正糖尿病的多种代谢异常。这既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利,也可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
   若长期锻炼,还可增加各种酶的活性,改善肌细胞的氧化代谢能力,改善糖耐量;改善心肺功能和患者健康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运动项目的选择
   运动类型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所谓有氧运动,是指需要氧的运动,即耗氧运动,常见运动形式有: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打球、跳舞等。这种类型的运动,通过增加葡萄糖利用和动物脂肪分解,从而达到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的作用。
   所谓无氧运动,是指不消耗氧或耗氧很少的运动,常见运动形式有:举重、跳高、跳远和短距离赛跑等。这些剧烈运动,不太适合糖尿病患者。
   目前认为,步行、慢跑、打太极拳及一些轻中度家务劳动,如拖地板、擦窗等,是对糖尿病患者简便、行之有效的运动。
  
  ◆ 运动先后步骤
   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揉揉肌肉,活动活动关节,增加肌肉关节活动协调性,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避免肌肉和韧带损伤。
   然后开始锻炼,运动时间为10~30分钟,时间太短不起作用,通常持续30分钟左右。
   运动类型可以根据年龄体质不同而选择。如年龄大、体质差者,可以选择步行,建议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时间可以从10分钟逐渐延长至30分钟,距离可自500米延长至1000~1500米,中间可以穿插一些爬坡或登台阶等。年轻、体质好者,可以选择慢跑,速度一般为每30分钟6000米,也可以采取间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的过渡性练习。
   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过低,只能起安慰作用,但可以改善主观感觉。运动强度过大,可以引起心血管负荷过重,应该避免。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50%的最大摄氧量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哪种强度适合你?我们可以用心率作为判断指标,理想的心率应为:170-年龄。如你的年龄是56岁,那么你的心率应该是170-56=114,也就是说,当你慢跑或步行时,心率每分钟100次左右,就已经达到了你的运动强度。对于运动频率,一般最好是每周3~4次,若运动间隙超过3~4天,效果及累积作用则减弱。
  
  ◆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虽好,但也要讲科学,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以下规律:
   (1)运动强度由低开始,避免长时间的激烈运动。
   (2)不宜在清晨空腹运动,因为清晨通常是人体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时间,空腹锻炼容易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通常进行运动的时间是进餐后1~3小时之间。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进餐后再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应选择在注射胰岛素后1~2小时之间,尽量避免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运动,以防止胰岛素吸收过快引起低血糖反应。
   (3)在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时,不宜进行运动,如各种急性感染期、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等。
   (4)冬天运动要注意保暖,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病变,对寒冷刺激不敏感,这时全面保暖,可以避免冻伤和手脚缺血性病变加重。夏天运动要注意饮水,因为高血糖易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水分丢失,加之夏天出汗较多,所以补充水分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运动量要适当减少,避免心肺功能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