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后息斯敏时代”的悬念:我们拿什么来抗过敏
作者:赵 黑
最近,编辑部接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和电话,询问有关息斯敏的问题。为此,我们特意请到两位权威专家来为读者朋友们答疑解惑。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指导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皮肤科教授 卞宗沛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药学博士 杜文民。
今年2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修改息斯敏药品说明书的申请,息斯敏的7种适应症因此陡然变为1种。同时有消息称,杨森公司的这一举动是为息斯敏并不少见的不良反应做出的补救措施。正是杨森公司的这一措施,引发了媒体和读者的重重疑虑。
修改说明书带来的疑虑
在旧版的息斯敏说明书中,这种药物广泛用于7种过敏性疾病。然而在新说明书中,其适应症只剩下一种,即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这顿时让用惯了息斯敏的患者有些不知所措;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据说息斯敏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引发心脏病!
从1988年上市起,息斯敏在中国已经销售了17年,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抗过敏药物。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服后不会打瞌睡,可照常工作、学习。因此,患者一旦出现过敏症状,首先想到的就是息斯敏。但杨森公司对其说明书的修改改变了一切。
新版说明书一出,立即有不少媒体公开指责杨森公司,认为他们隐瞒了息斯敏的不良反应,并称这是对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不负责任。针对此事,本刊记者在街头做了一次随机采访。接受采访的对象中,有的表示知道此事,有的则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询问记者,息斯敏到底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反应、是不是因为这些不良反应就应该放弃使用息斯敏这种药物了?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皮肤科卞宗沛教授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两位专家对我们的来访非常高兴,都表示有很多话要对读者说。
今年68岁的卞宗沛教授首先向我们出示了一份息斯敏说明书修改前后对照表。
卞宗沛教授笑言,杨森公司修改了息斯敏说明书后,其实息斯敏的适应症只剩下了半种,因为惟一剩下的适应症“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也仅仅是从前的“过敏性鼻炎”中的一个部分。
过去被认为能治疗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息斯敏,现在怎么只剩下“半种”了呢?为解开其中之谜,还是让我们一起了解息斯敏的前世今生吧。
息斯敏的前世今生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息斯敏是用来抗过敏的。但是他们真的了解息斯敏吗?
“恐怕未必!”杜文民博士表示,“要全面的了解息斯敏,还得从组胺谈起。”
简单的说,组胺是人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化学物质。卞宗沛教授解释道:“组胺可引起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鼻部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平滑肌痉挛等反应,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杜文民博士接着说:“抗组胺药物是与组胺结构类似的物质,它可以阻断组胺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反应,从而收到抗过敏的效果。而息斯敏正是这样一种抗组胺药物。”
两位专家介绍,从1937年第一代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此类药物供临床应用。这些药物可以分为两代。总的来说,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优于第一代。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息斯敏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其抗过敏效果不错,而又无嗜睡作用,故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取代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成为国内抗过敏药物的主流。
如何安全使用息斯敏
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息斯敏事件正式表态:息斯敏可以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4月9日,本刊记者暗访了北京、上海、重庆以及广州的数家药店,结果令人担忧:多数药店仍有含旧版说明书的息斯敏出售;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息斯敏更改说明书一事,拿了药便匆匆离去;不少店员对息斯敏更改说明书一事也毫不知情,更别说正确引导消费者了。
得知这种情况,两位专家也不由得感叹唏嘘。他们希望,以本刊作为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安全的使用息斯敏。
息斯敏只能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对于如何才能安全的使用息斯敏,卞宗沛教授和杜文民博士特别强调:一定要按照新的说明书,只把息斯敏应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所言,只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且每日只服用1片(3毫克)。
也有一些读者在来信中问道:“既然息斯敏不能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那为什么还可以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呢?”
对此,卞宗沛教授解释道:“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是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的,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则仅需短期用药,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不良反应。”
但卞教授同时表示,这种回避并不是绝对的,息斯敏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同样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因此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
息斯敏可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检索,以及对息斯敏药的安全性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息斯敏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体重增加、皮疹、眩晕、转氨酶升高等。
◆心律失常
卞宗沛教授介绍说,息斯敏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Tdp),这是息斯敏所有不良反应中最为严重和致命的。这种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服药者突然、快速地死亡。因此,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息斯敏。
◆过敏性休克
息斯敏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比较少见,杜文民博士提醒广大读者,使用以前应该清楚自己有无过敏史,对息斯敏过敏者当然不用。如果过敏体质的患者必须使用该药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用。
◆体重增加
卞宗沛教授指出,避免长期使用息斯敏就可以避免体重的增加。
◆皮疹
使用息斯敏出现皮疹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这仍然属于皮肤过敏,杜文民博士指出,有息斯敏过敏史的病人不要使用这种药。过敏体质的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用。
◆转氨酶升高
杜文民博士指出,肝功能正常的人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肝功能不好的少数病人在使用息斯敏后会出现转氨酶升高,遇到这种情况需立即停药。
这些人需慎用息斯敏
按照息斯敏新说明书,目前可以使用息斯敏的人群是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但事实上,即便在这个群体当中,也有一些特定的人群需要慎用或者不能使用息斯敏。卞宗沛教授和杜文民博士特别罗列出这些人群,提醒读者朋友对号入座:
◆心脏病、心律不齐患者
因为息斯敏的不良反应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就是容易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心脏病尤其是心律不齐的患者不要服用息斯敏。
◆孕妇及哺乳妇女
没有孕妇使用的安全性资料,故孕妇不能使用息斯敏。另外,为防息斯敏通过乳汁影响到小儿,哺乳妇女最好也不要使用息斯敏。
◆哮喘患者
哮喘是一种较强的呼吸道过敏反应,一般不提倡用息斯敏来治疗。可使用酮替酚代替。
◆低钾血症患者
相关资料显示,低钾血症患者使用息斯敏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故低钾血症患者也不能使用息斯敏。
◆肝病患者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息斯敏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肝病患者一般不要服用息斯敏。
息斯敏不能与以下药物合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息斯敏与一些药物合用会产生较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那么,究竟息斯敏与哪些药物合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呢?在记者的询问之下,两位专家也解答了这一问题:
◆抗生素
息斯敏与许多抗生素合用时会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如克拉霉素、醋竹桃霉素等。尤其在息斯敏与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时,会有较为明显的相互作用。
◆抗真菌药物
主要是酮康唑、依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抗疟疾药物
相关资料显示,息斯敏与奎宁等抗疟疾药物合用会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其他药物和饮料
杜文民博士指出,息斯敏与美贝地尔、甲硝唑、西咪替丁、氟西汀、氟伏沙明、萘法唑酮、帕罗西汀、舍曲林、雷通那韦、茚地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折通那韦、共同使用时也易产生相互作用。
另外,卞宗沛教授补充道:“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服用息斯敏的同时饮用西柚汁、葡萄汁等饮料,也可以造成相互作用而引发不良反应。”
不用息斯敏,我们选什么药抗过敏
无论我们如何强调怎样安全地使用息斯敏,还是有很多患者不能再使用息斯敏了。这些人如何选择抗过敏药物,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卞宗沛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向读者朋友们推荐如下药物,这些药物均不会引起心律失常,读者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许多读者担心其他抗过敏药物中还有和息斯敏成分相同的、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药物。对于这种担心,杜文民博士表示,我国现有的抗过敏药物中,没有与息斯敏成分相同的药物。但卞宗沛教授指出,虽然成分不同,但敏迪和特西利两种药物仍然存在引发病人心律失常的可能,读者朋友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
相关链接
是什么让息斯敏欲走还留
1995年,《中国新药》杂志报道:14岁儿童服用30毫克息斯敏,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1995年,《中国内科学》杂志报道:20岁女性患者服用息斯敏200毫克,引发严重心律失常。55岁女性患者服用息斯敏10毫克,引发严重心律失常。
1995年,《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报道,25岁女性患者服用息斯敏300毫克,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1995年,《江苏医学》报道,24岁女性患者服用息斯敏300毫克导致心律失常。
……
其实从1992年开始,国外就陆续开始有息斯敏不良反应的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协作中心统计,全球已经有25人因为服用息斯敏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而死去。
1999年,美国强生公司表示终止生产息斯敏,正式退出美国市场。而直到2004年,有关息斯敏不良反应的问题在中国才被重视,而与之相对的措施仅仅是把息斯敏的用药范围变窄,用药剂量变少,用药人群变小。
这样做真的可以圆满地解决息斯敏的问题吗?
卞宗沛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过敏反应的治疗和用药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表示,无论改变用药剂量还是减少药品的适应症,药品的化学结构都根本没有改变,因此其毒性根本没有改变。
卞教授进一步解释,药物在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药物的功效是需要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体现的,而药物的毒性则是与药物在体内的留存时间有关的——留存时间越长,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也就越大。改小息斯敏的服用剂量并不能改变其在体内留存94~114个小时才能分解排除体外的事实。
相反,卞教授指出,斯息敏本来就是一个起效慢的药物,在其剂量改为3毫克一片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小,其起效也就更慢。这导致许多人认为所服药物没有效果而盲目加量,最终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去年年底,杨森公司曾经与卞教授联系,希望息斯敏能够重返卞教授所在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但遭到拒绝。直至今年4月接受本刊记者的时候,卞教授还气愤地说:“这样改改说明书就继续在市场销售的做法,简直是对老百姓生命的不负责。”
如同卞教授所说的那样,息斯敏早在上个世纪末就退出了美国市场。而在中国,在2004年,息斯敏只不过修改了说明书就继续大行其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息斯敏欲走还留呢?
个中原由,实在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