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孕期的预防接种

作者:曾蔚越




  据南京晨报报道,南京少妇李英(化名)被邻居所养的狗咬伤。为防止感染上狂犬病,李英随即注射了“狂犬病毒疫苗”。然而,就在注射完疫苗后,结婚已一年的李英出现了呕吐等妊娠反应。由于李英婚后一年才怀孕,且已年近30,因此她不愿轻易流产。过了一段时间,李英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检查,诊断结果表明,“胎儿侧脑室扩张,少量积水”、“胎儿发育异常”。在此情况下,李英只得忍痛进行引产手术。
  每位准妈妈都希望自己能生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但是由于孕期机体的免疫力较低,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所感染,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准妈妈可以接受一些必要的预防接种,通过提高母亲的免疫水平来增强婴儿抵御细菌、病毒感染的能力。由于孕期用药很可能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健康,准妈妈进行预防接种时应当向产科医师及保健人员充分咨询,选择那些对胎儿没有影响,又有必要在孕期接种的疫苗,力争避免前文提到的李英那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乙肝疫苗 对于体内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的孕妇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对孕妇是安全的。标准的接种方法是孕期接种3次疫苗,可分别于孕期第2、3、9月接种。有资料表明,在完成免疫接种后,对孕妇的保护率在95%以上,母婴隔断率在85%左右。
  风疹疫苗 风疹病毒的最大受害者是胎儿。表面看来,预防对象应该是孕妇,但是因为是病毒活疫苗,孕妇接种后,病毒会直接危害胎儿,所以孕妇不能接种,只能在育龄期及早注射疫苗。特别提醒的是,注射风疹疫苗后3个月内不宜怀孕。
  乙脑疫苗 现在有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对于处在乙脑流行区的孕妇,可以接种灭活疫苗。共注射4针。但是不宜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2/3的孕妇和新生儿对破伤风没有免疫力。因此,一旦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就可能发病,而分娩对于母亲和新生儿都是容易感染的机会,为防止破伤风杆菌感染新生儿和孕妇,孕妇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此种疫苗没有危险,而且孕妇的免疫力会很快传给胎儿。
  接种方法:在怀孕第4个月注射第一针,剂量为0.5毫升(含5个单位),间隔6周或更长一点时间后注射第二针,剂量相同。第二针最迟应在预产期前4周注射。若注射时间过于接近分娩期,则不能保证分娩时母体产生足够抗体。若孕妇已染破伤风,可用人血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过敏之忧。
  甲肝疫苗 甲肝病毒不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但是孕期患甲肝则常常发展成重型肝炎,还可能引起产后大出血。因此在甲肝流行区,孕妇接种甲肝疫苗还是有必要的。目前常用的甲肝疫苗包括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的甲型肝炎纯化灭活疫苗。对孕妇而言,灭活甲肝疫苗是安全的,妊娠期是可以接种的。接种方法:第一针与第二针间隔一个月,第三针在6个月后注射。
  流感病毒疫苗 在流感流行期间,孕妇可接种此疫苗,但应以妊娠中、晚期接种为宜,主要对象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孕妇。早期有引起流产的危险,且有时会增加胎儿先天畸形的危险。
  白喉疫苗 孕妇若处在白喉暴发流行区,或与白喉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为防止染上白喉,孕妇应紧急接种白喉疫苗。但接种后一般会引起发热而对胎儿有害,妊娠期最好避免注射,也有学者认为妊娠七个月后注射影响较少。
  脊髓灰质炎疫苗 自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问世后,特别推荐给孕妇使用。对孕妇接种OPV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它既不会增加先天畸形也不会造成其他不良后果。妊娠晚期接种此疫苗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其抗体的浓度明显高于未接受OPV母亲所生子女。但目前我国只是建议孕妇只有在接触了脊髓灰炎病毒危险性极高的情况下才可接受初次免疫。
  免疫球蛋白(HIVIG)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英文缩写HIV)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妊娠第20~30周)使用高效价抗HIV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HIVIG),临床反应轻,孕妇和婴儿都能很好的耐受。在目前尚无HIV疫苗问世的情况下,HIVIG或许是一种降低HIV母婴传播危险性的有效途径。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