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痣小学问大

作者:樊东力




  在崇尚美丽,追求美丽的今天,小小的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了痣怎么办?牢记“美”人三招——置之不理、点到为止、斩草除根。
  
  痣是什么?
  
  古相书上对痣有很多描述,“美人痣”、“聪明痣”、“好吃痣”、“滴泪痣”、“凶痣”、“破财痣”等等,那么,痣究竟是什么呢?
  痣原本指的是所有先天性、局限性、良性的黑色素系统异常病灶,而在日常生活中,它更多的是指黑色素细胞痣(简称黑痣)。
  按照出现时间,可分为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与后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大多数属于后天性的。
  按照位于皮肤层次的不同部位,又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及混合痣三种类型。
  因为黑痣的分布位置与恶变率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所以按分布层次分类更为常用。
  ●交界痣 位于表皮和真皮的交界处,在婴幼儿或儿童期出现。表现为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或丘疹,呈淡棕色或黑色,直径在0.6~0.8厘米之内,无毛发。
  ●皮内痣 位于真皮内,成年人常见。表现为半球型隆起皮面、淡褐色或皮色的小肿物,直径多在1.0厘米之内;表面光滑,可有毛发生长,多见于老年人。
  ●混合痣 兼有交界痣及皮内痣的特点。混合痣是交界痣向皮内痣演变的过渡表现,类似皮内痣,但四周常见色素呈弥漫性减淡。
  
  痣可怕吗?
  
  人们常说“面无好痣”,痣真有那么可怕吗?
  其实,痣的可怕程度取决于它位于皮肤层次的位置。据统计,白色人种后天性黑色素痣发生恶变的机率为1:100万~1:25万,且几乎都是交界痣、混合痣。
  交界痣在青春期前一般不发生恶变,成年后多数变为皮内痣,但手掌、足及外阴等部位的交界痣始终保持交界活性到成年,存在恶变机会,因此要引起注意。
  先天性黑痣较后天性黑痣的恶变机率大,尤其是巨痣。有研究表明,巨痣出现恶变的机率为1%~12%。所以巨痣患者应长期随访。有学者认为,巨痣患者出生后,就可考虑尽早切除,以预防恶变。
  不过,不管什么黑痣,只要出现病灶面积明显扩大、颜色改变、破溃、脱毛、继发感染、疼痛等任一表现时,你就要警惕发生恶变。
  
  “美”人三招
  
  置之不理 痣很常见,平均每人有15~20个。如果没有明显的病灶面积扩大、颜色改变、破溃、脱毛、感染、疼痛等症状,不是长在手掌、足及外阴等部位,也不是先天性痣、巨痣,绝大多数的黑痣是可以不治疗的。
  所以,有痣者大可不必为了小小的痣而忧心忡忡。置之不理,保持自信,你也同样美丽。
  点到为止 但是如果痣的面积出现扩大,有疼痛、感染等症状,痣的直径又小于3毫米时,诊断比较明确,不妨就“点”到为止吧。
  “点”痣主要是采用激光、电解、化学烧灼法,其中又以激光与化学药物“点”痣较为普及。它的优点在于方便、易于普及,但会失去进行病理检查的机会,对于预防恶变不利。
  由于激光与化学药物“点”痣易于普及,所以社会上很多美容院都开展了这项业务,甚至一些地摊也打起了“点痣”的招牌,而这种“无证点痣”是相当不安全的,一不小心留下疤痕,将会给你留下终身遗憾。因此即使是点到为止,也应该谨慎。
  斩草除根 对于直径大于3毫米的黑痣,一般不采取“点”法,因为这种治疗后伤口未封闭,愈合缓慢,除了可能遗留病灶外,还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如色素减退、瘢痕增生等。这种情况通常就需要我们狠下心“斩草除根”了。
  通常建议采用梭形切除。
  对于面积较大的黑痣,一次切除缝合张力较大,或可能导致临近的眼、鼻等器官移位,可作分次切除:先在黑痣范围内作一次小面积切除,缝合后3~6月,再次行全部切除,有时分次可多达3~4次,但最终目的是保证五官不移位。
  对于面积更大的痣,可以选择皮肤组织扩张、皮瓣移植或各种皮瓣覆盖。切除后一定要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有无恶变的可能性。
  一般切口愈合后要进行相应的综合抗瘢痕治疗,恢复效果理想。
  “痣”虽小,学问却不小。了解它之后,你会发现痣并不可怕。不过,“去痣”还是“留痣”都必须三思而后行,一旦决定去“痣”时,应在正规的医学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以免因小失大。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联系电话:023-65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