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眼睛也是观察心脏病的窗口(等8则)
作者:高国起
一个人的眼睛可以透露许多秘密。然而,有多少人会想到它还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潜伏着心脏病的危险?一组澳大利亚科学家证明,用检查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方法能够预测心功能衰竭。通过检查过去1万多名病人的案例资料,研究人员根据病人视网膜出现病变与否、比较日后心衰发病的记录,结果发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心衰的机会是无病变者的2倍;如果患者没有心脏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记录的话,视网膜出现病变可能是未来心衰的最可靠的先兆。因此,这项研究向人们提示,发现视网膜病变后,要警惕心衰尾随在后。
(编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文科学的发现,而通过观察眼睛来了解和预测疾病的变化则是自然科学的贡献。)
运动也能健脑
荷兰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过70岁之后,如果运动量保持和从前同样的水平,这些老人的智力也会不减当年。这项研究跟踪调查了将近300位老人。这些老人分别居住在意大利、芬兰和荷兰。虽然,不同国家的老人喜欢的运动种类不同,比如说意大利人愿意做园艺、芬兰人喜欢走路、荷兰人乐于骑自行车,然而,无论什么运动,只要能够保持多年来同样的运动量,则这些老人在记忆力、计算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测试一般都会优于运动量下降的同龄人。也许,运动帮助血流循环,保持循环系统健康工作,因而大大减小了脑供血不足、甚至脑缺血的潜在威胁。
(编者:适量运动有益健康的又一佐证。)
晒太阳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给许多老年人和妇女增添了不少烦恼。治疗骨质疏松除了补钙以外,晒太阳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往由于害怕日光照射诱发皮肤癌,许多人甚至缺乏基本的户外活动。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每星期至少做一次人工日光浴的人与同龄人相比骨骼密度高,血中维生素D的含量也超过同龄人90%。因为在日光照射下,人体可以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钙吸收所不可缺少的转运分子。一般来说,每天在日光下活动15分钟就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
(编者:晒太阳虽然好处多多,不过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最好在早晨时间、最好戴上墨镜等,否则非但事倍功半,更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非甾体类抗炎药让人进退两难
以万络(罗非昔布)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很有可能会增加病人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发病机会。为此,万络已经停止出售,其它类似药品的销量也大有下降趋势。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近期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病人比从未用过这类药的人更容易受到心脏病发作的打击。事实上,前者的风险比后者高50%。医学界认为,炎症本身是心脏病发作的诱因之一。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患者来说,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30天之内发生心脏病的危险不容忽视。矛盾之处在于,长期服用和突然停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都会影响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对于长期服用万络、或作用原理与万络相近药物的患者,尤其是对患有慢性炎症、同时长时间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来说,如果顾忌到用药和心脏病风险之间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和治疗方略调整药物种类。既要避免不假思索地一味服药,又不能突然中断治疗。因为,两种选择都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编者:需用这类药的患者,是否该停用,都应听取医生的意见,不可自作主张。)
从小多吃蔬菜水果 成年少为高血压担心
美国科学家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时期就开始观察,直到这些孩子长到12岁为止,发现每天吃4份蔬菜水果、2份乳制品的儿童与同龄人相比,血压平均低7毫米汞柱。目前认为,成人高血压患者的病根也许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的饮食习惯。从小多吃蔬菜水果,能够培养一个人将来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也能帮助建立其它健康生活的习惯。现代社会,血压增高是心脏病、脑缺血的诱因,也是保健治疗首先应该控制的健康指标。也许,最合理、经济的方法,是从小就培养很好的饮食习惯。
(编者:看来建立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应从娃娃抓起。)
南京鼓楼医院开设首家药学专家门诊
本刊讯(通讯员 刘宁春) 南京鼓楼医院自2004年开设用药指导室以来,已接待了4000多例患者,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深受欢迎。今年初,该院在门诊药房取药处继续坚持每天开设用药指导室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药学专家门诊,旨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的目的。
该院药学专家门诊主任药师刁雨辉指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甲亢、肺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慢性病的患者,因用药疗程长,需长期服药,尤其是同时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出现多种症状,常常多科就诊,多科开药,多种药物同时应用。然而,有些药物应用不当会发生拮抗作用,致使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增加。药学专家帮助这些需长期服多种药物的患者进行仔细分析,抓住主要疾病,兼顾次要疾病,指导他们定期、按时、按疗程服药。这样,不但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脑有法可治,不必惊慌
本刊讯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张建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防治流脑,目前我国流脑的总体疫情稳定。
流脑是一种常见的古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都有流行。每年从12月份开始,流脑的散发病例增多,3、4月份散发病例会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人类对流脑已经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治疗上也有有效方法和有效药物,另外,只要有充足的疫苗,就可有效预防流脑,因此人们对它不必过于恐惧。即使没有注射过疫苗,又在工作、生活中和患者有过密切接触者,也不用过于担心,预防性服用抗生素也可阻断发病。
山东省立医院:Cox迷宫手术解决术后房颤难题
日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长达16年的唐凤喜女士,因长期患病后导致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在心脏病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下,经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专家为其实施Cox迷宫Ⅲ型手术,彻底解决了折磨唐女士多年的风心病,并应用新术式解决了传统术式术后出现房颤的棘手问题。
该高难手术由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郭兰敏教授主刀,在其助手杜亮博士及宋心雨医师的协助下,成功地置换了患者己经严重毁损的二尖瓣,在未用射频和冷冻设施的条件下,全凭切割方法即施行了经典的Cox迷宫Ⅲ型手术,人为地切断心房内可能出现的折返通道,从而消除了房颤。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
据杜亮博士介绍,Cox迷宫Ⅲ型手术是国际上治疗心房纤颤的前沿技术,该手术根据心房纤颤来源于左右心房内存在折返的这一机理,应用手术的方法,人为地切断心房内可能存在的折返通道,从而消除房颤。由于该手术切口多达十余处,手术难度大,术后极易出血,故国内鲜有人涉足。即便采用该术式,也多在配合使用射频或冷冻方法的条件下进行。
该创新术式的成功实施,为风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探索了新的治疗方法,同时也为治疗特发性房颤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由于术中不使用射频和冷冻设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而深受广大风心病患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