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治疗乙肝:抓准时机 认清目标

作者:瞿 瑶




  肝病特区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已不像以往那样“病急乱投医”,跟着广告走了。他们不再听信那些包治“大小三阳”的谎言,也不再相信一些冒牌专家推荐的“特效”药物。随着了解渠道的增多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我们要帮助患者进一步认识到,乙肝虽非不治之症,但要真正治愈也并非易举之事,要花大力气,长时间坚持治疗,不能指望采用某一种药物,在短期内就解决问题。
  
  乙肝五项指标的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对人体抗乙肝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可以呈现阳性。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也呈现阳性,说明曾经接触过或感染过乙肝,但现在获得了免疫保护,如果伴有抗-HBe阳性,表明感染并恢复了。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一般通称e抗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并且传染性较强。
  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 抗-HBe阳性时,表示乙肝病毒在肝组织内的复制逐渐减少,由病毒复制活跃期转变成不活跃期,肝组织的炎症也常由活动变成不活动,血中及肝组织内病毒颗粒均减少,所以传染性也减少。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可简写为抗-HBc。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乙肝治疗的时机
  
  第一阶段称为“免疫耐受期”。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和肝细胞和平共处,此阶段肝功能正常,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当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长期甚至终身不发病,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从事一般性的正常工作(特殊行业如幼儿教育、饮食从业人员除外),不需特别治疗,但要定期检查。
  第二阶段是“免疫清除期”。在这个阶段一些患者往往出现全身无力,胃口不好等症状。一些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少数患者由于工作疲劳、情绪波动、使用损肝药物和重复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可发展成重型肝炎。这一阶段需积极治疗,因为这时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正在发挥清除乙肝病毒的作用,如同时再加上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来个“里应外合”的战术,就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乙肝治疗的目标
  
  近期目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转为阴性(此项最难达到,目前不要有过高期望);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则需转为阴性(部分患者能达到,应尽力争取),HBV DNA转阴(此项最容易实现,使用抗病毒治疗一周内就明显下降,数周到数月就可转阴,可作为基本目标),e抗体(抗Hbe)转为阳性;ALT(丙氨酸转氨酶)保持正常和肝组织学指数好转,仅有陈旧性病变或轻微炎症。也就是说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有效清除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
  远期目标预防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从这两个目标分析,前者为前提,后者是结果,只有通过抗乙肝病毒治疗,使处于乙肝病毒明显复制的肝炎患者,转为乙肝病毒无明显复制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这样即可减缓甚至是终止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展的进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乙肝治疗不能鼠目寸光,要看得远,应当着重远期目标。如果总拘泥于几个阳性未消,觉得不踏实,忧心忡忡,这对病情康复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