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子宫动脉栓塞术:“饿死”子宫肌瘤

作者:牟 玮




  子宫动脉栓塞术,就是用栓塞的方法阻断肌瘤血供,最终“饿死”肌瘤。用这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不但能保全子宫和生育能力,腹部不留疤痕,而且它还不易复发。
  子宫肌瘤是子宫肌层发生的良性肿瘤,根据其症状表现,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种。前者就是有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月经不正常,如月经过多、月经紊乱等;或出现压迫症状,如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大便困难、下腹坠痛等;性交疼痛或出血;不孕或流产等。后者一般无症状。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对于有重度症状者,需进行肌瘤摘除或子宫切除术。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不主张用。
  此外,还有HIFU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射频治疗,两者应用于临床时间不长,疗效正在观察中。本文重点介绍一种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
  
  起源与发展
  
  1995年,法国医师首次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子宫肌瘤,可见子宫体积缩小、肌瘤萎缩、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等变化。由于其治疗效果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目前临床使用日渐增多。我国开展此项技术是从1998年开始的,我科是较早开展的单位之一。
  子宫动脉栓塞术即在患者一侧大腿的根部,切一米粒大小的小孔,将一条特制的导管插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应用栓塞剂阻断肌瘤的血供,从而达到“饿死”肌瘤的目的。
  
  适合哪些人
  
  子宫动脉栓塞术属介入疗法,它无绝对禁忌证,只要有明显症状和体征且影像学检查证实肌瘤,包括单个和多发,均可施行此术。
  子宫肌瘤本身可以导致不孕的发生,发生率在25%~40%。介入治疗后,随着肌瘤的消失,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的因素亦随之消失,患者受孕的机会增加。所以,对于35岁以下的育龄期妇女,特别是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最为适宜。
  另外,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或虽无症状但肿瘤直径在5厘米以上,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等作子宫切除手术风险较大者,均可选择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是在麻醉下完成的,患者无痛苦。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最快30分钟即可完成。术后患者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轻微短暂的疼痛和低热,术后休息7~10天可正常上班。
  经过10年的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85%~100%患者的肌瘤可缩小46%~72%,多发性或单发性肌瘤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在国外已经成为取代子宫切除的首选方法。
  尽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时间不长,但该法简单易行,腹部无手术疤痕,既能保留子宫,又能消除子宫肌瘤,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目前医学界已广泛关注并推广这一技术。
  
  专家简介:
  
  ●牟玮,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系,医学影像学博士。现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对肿瘤、血管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等的介入治疗,有较深造诣。现为重庆市介入放射学组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曾获医疗成果奖多项,发表有关介入放射学的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多部。
  咨询电话:023-68754426(介入治疗室),023- 68765923(介入病房)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门诊地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三楼介入治疗室
  ●西南医院放射科介入诊疗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属全国最早开展介入诊疗的单位之一。十几年来,该科共完成各类介入诊疗达10000例次。在肝癌、肝脏海绵样血管瘤、布-加氏综合征、动静脉畸形、四肢颌面部海绵样血管瘤、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螺旋CT引导下肿瘤内碘125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开设有介入专科门诊和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