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让失眠悄然告退

作者:马志国




  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心理暗示诱发的。有些失眠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自我暗示患有失眠症,或者医生暗示(诊断)他患有失眠症,那么这种暗示的延续和强化,就可能使他真正患上失眠症。
  导致这类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对于睡眠的过于关注,对于睡眠质量的过高要求和对于失眠后果的恶性估计。
  
  主观失眠——
  夸大自己的失眠程度
  有的人虽然睡着了,却总是觉得全然未睡,甚至有的竟说几个月、几年来一直未睡觉。有一位尚未退休的60多岁的老人,身体没什么毛病,可他却说自己每天夜里只睡两三个小时。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到,最近老人晚上10点多睡下,早上5点左右醒来,即使打紧一点也有6个小时的睡眠,可老人却说自己失眠。显然,他的实际睡眠状况比他的自我估计要好得多。
  失眠的人常常夸大自己失眠的严重程度,实际上真正的睡眠时间一般远远多于自己诉说的时间。这就叫主观失眠。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精力只要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他的睡眠需要一般来说都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因此,大多数人所谓失眠多是主观失眠。
  专家在医院里收治了一些自诉“彻夜不眠”的严重失眠症患者。晚上10点,让这些失眠症患者上床睡觉,然后每隔30分钟呼唤一次患者的名字,如果呼唤一次患者没有回答,便继续呼唤,直到患者回答为止。这种观察实验一直到第二天清晨7点。从他们开始呼唤到患者回答之间的呼唤次数上,测定出患者睡眠的深度。如果呼唤1次,患者就能够立即回答,就证明患者处在清醒状态或浅睡状态;如果连续呼唤5次患者才能勉强回答时,就证明患者处在深睡状态。在被观察实验的失眠症患者中,只有一例存在失眠问题,其他十几名患者的睡眠曲线都几乎与正常人毫无差异,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
  为什么出现主观失眠呢?这是因为,人在入睡前的清醒阶段对自己的意识活动有所记忆,加之失眠症患者在睡不着时又感到非常痛苦,记忆就更深,也就感到未眠这段时间特别长。在睡着之后,人处在无意识状态,因此就感到睡眠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瞬。这样,患者就感到整个整夜似乎都没有睡着。
  
  失眠恐慌——
  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
  不少人错误地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他们诉说不能胜任工作、疲劳、记忆力衰退等,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因此垮掉,学习学不好、工作干不了、前途要完蛋。其实,大可不必。即使是真的一夜没睡,对第二天人的身心活动也没有多大影响。这是心理学的实验证实了的。至于说长期没有睡觉却又正常生活的人,事实上还是主观失眠,是自己吓唬自己。
  人的机体几乎是本能地有一种自我调节机能。你上顿饭没吃好,下一顿就会吃得香。睡眠也一样,你昨天欠了帐,今天它就要你还。所以,那种感觉失眠对自己的身心大有危害的想法,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治疗主观失眠的根本对策
  主观失眠的人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定自己是个真正的失眠者,必须服用安眠药方能维持睡眠。安眠药虽然能够帮助睡眠,但单靠安眠药不能治好失眠,往往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一个主观失眠的人暂时不能解除对失眠的忧虑从而保证必要的睡眠质量时,可以服用安眠药以改善睡眠。但这只是暂时的辅助措施,不可依赖安眠药。要治好主观失眠症,应该靠心理调节。对睡眠越是不关注、不担心、没负担、没压力,顺其自然、心理放松,往往就睡得越好。治疗主观失眠症最根本的对策是:不要过于关注失眠。
  人们在睡眠上的差异很大,不仅不同的人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有差异。对于自己的睡眠状况,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放松心态,哪一天入睡快一些,哪一天入睡慢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长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短一些;哪一天感觉做了梦,哪一天感觉没做梦,如此等等,都不必太关注。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主观失眠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留也留不住的“客人”了——它会知趣地悄然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