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用折耳根消炎去肿等

作者:佚名




  用折耳根消炎去肿
  折耳根在我家乡又叫“翻面红”,因为上面是绿色,背面是红色。老百姓喜欢用它来凉拌当菜食用。其实,折耳根除了食用外,还是消炎去肿的良药。小时候,我的大腿上红肿成疮,还溃烂流脓。当时缺医少药,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听邻居说,把折耳根的茎叶用菜叶包好,再用柴火烧熟冷却后,用来包流脓的疮,可去肿消炎。我母亲就给我试了一下,没想到,1次就见效,3次后就完全好了。
  重庆江津易读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李超英点评:
  折耳根即鱼腥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性寒,味辛,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炎、利尿和镇咳等作用。故易读者应用鱼腥草治疗腿部红肿成疮、溃烂流脓疗效显著。
  临床上鱼腥草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用鱼腥草注射液湿敷治疗创伤性感染。有关鱼腥草的验方应用较多,如治疮疡的验方:鱼腥草12克,白英、野菊花各10克,水煎服,并可用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红肿患处。
  但偶尔有人内服时出现过敏反应,因此中医认为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疮疡若表现出红痛肿大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编者注)。
  
  治小儿便秘方
  我的小孩断奶后出现了便秘。我当时没在意,后来,小孩大便干硬,排便费力,2天多才拉1次。孩子又不吃那味苦的西药,我着急得不得了。还好,伯父推荐了一个中药方,解决了问题。此方如下:取莱菔子适量,除去杂质,用小火炒至稍鼓起且有香味为度,研成细末,储存于瓶中。每次取莱菔子药末5~10克,加蜂蜜50克,温开水冲泡或拌在稀饭中给宝宝服用,每日2次,连服4~5天。
  四川安岳解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教授郁晓维点评:
  便秘是小儿常见病证,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便秘可以单独存在,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按中医辨证,小儿便秘有乳食积滞、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气血两虚等证型。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具有消食除胀的功能;蜂蜜性平,味甘,有润肠通便的功能。所以莱菔子和蜂蜜同用可以治疗小儿便秘,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手足心发热、小便短黄、舌苔厚腻的乳食积滞型的便秘。
  但是,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不足、食物成分不当、肠道功能失常、体格与生理异常、精神因素等,因此出现便秘时,应到医院明确诊断并结合病因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妙方治脚底骨刺
  我老伴患脚底骨刺多年,疼痛难忍,脚后跟不敢着地,走亲、赶集都需要人照顾。乡村老中医给开了个药方:当归、红花、杜仲各9克,川牛膝、玄参各6克,共研成末,以白酒1000毫升,浸泡2个星期即可。早晚各饮1盅。我老伴喝了不到1个月,1000毫升药酒还没喝完,骨刺就全消失了。
  山东日照申延济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教授唐汉钧点评:
  此药酒中,当归、红花养血活血,杜仲、玄参、牛膝补益肝肾,合用能养血活血、补益肝肾,有治疗中老年腰腿酸痛、足跟疼痛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意思是说,补养肝肾有强壮筋骨的作用,中老年容易发生腰腿酸痛、足跟痛、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刺等肝肾不足的病症,入冬进些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的补酒是有好处的。
  但申读者推荐的方子药量过少,药酒的浓度过低,经计算,中药含量仅9克×3+6克×2=39克。如果作为1个月服用,每天仅服当归、红花、杜仲各0.3克,玄参、牛膝各0.2克;药酒的中药浓度仅为39克/1000毫升=3.9%,因此很难说得清此药酒的疗效与作用了。
  如果将此方之中药扩增5倍,或许尚能分析一下它的有效性,因为39克×5=195克/1000毫升≈20%,就符合药酒的通常炮制浓度。如果每次服30毫升,每天服1~2次,那么每天的药量为6.5~13克,亦不为多。
  
  茶叶治腹泻
  患了腹泻,手里又没有治疗的药,不妨用5~10克茶叶直接放到嘴里,嚼碎后咽下肚,很管用。可以是绿茶,也可以是花茶。
  浙江余姚王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刘春生点评: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一味良药。茶叶的涩味主要是由其中的鞣质类成分引起的,鞣质又称丹宁或鞣酸,是植物中分子量较大的复杂多元酚类化合物。按照中医的理论,茶叶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具有抗菌作用,因此对细菌性腹泻具有抗菌止泻作用。
  基于此原理,本方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茶叶中除鞣质外,还有咖啡碱、茶碱等具有兴奋作用的成分,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失眠;其次,茶叶中的鞣质或多酚类成分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胃部不适。因此,素有胃病、失眠的人不宜使用此方。
  
  大蒜巧治牙痛
  我今年50多岁。最近,我口腔深处紧挨大牙的地方,新长出了一颗小牙,折磨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有炎症,要拔牙。但我不想拔牙。回家后,我找来了一颗大蒜,洗干净,切成片,然后敷在痛处,天天坚持,除了吃饭时不敷。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炎症消失了,牙不疼了。
  河南洛阳李爱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李超英点评:
  大蒜不但是很好的调味品,而且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大蒜能抗菌、消炎、杀虫等,也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风湿、防治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功效。
  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能解毒、杀虫、行滞气、暖脾胃、消积,治疗饮食积滞、腹部冷痛、泄泻、痢疾、癣疮等症。在我国民间验方中针对大蒜治牙痛有较多应用,可取独头蒜去皮,放炉上煨热,趁热切开,外熨痛处,蒜凉了再换,连续数次有效;还可取大蒜捣烂,温热后敷在疼点上。
  但要指出的是,1、大蒜一次不能用得太多,更换次数不宜过多。如果使用时出现过敏,如出现皮疹,或口腔、舌边瘙痒,灼热疼痛等,要及时停用;2、大蒜也有“禁忌人群”:肝病、非细菌性腹泻、眼病患者不宜吃;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疾患者不可多吃;脑溢血患者要禁吃蒜。故民间有“大蒜百益而独害目”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