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低温养生正当时等
作者:佚名
心情烦躁的自我调控
老年人心情烦躁,可采取下面方法消除烦躁的情绪。
自我疏泄老年人应养成倾诉的习惯,及时将内心的痛苦向亲人或朋友说出来,使一些莫名其妙的烦躁趋于消失。
学会发笑老年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想得开,不计较,常以笑来表示自己的豁达大度,许多烦躁是很容易消除的。
自我表白主动向与自己打交道的人表白自己,“我的脾气变坏了”、“我这样的人易激动”等语言表白既可提醒自己,又有利于取得别人的理解。
行为控制最有效的行为控制法是自己掐住内关穴、轻压眼球、拉耳垂或双手按揉太阳穴。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王为)
耳鸣加重警惕耳聋
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耳鸣。预防老年性耳聋应从抗衰老入手。专家指出,由于人老了代谢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所以老年人应慎重使用或尽量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易致内耳中毒的药物。同时,尽可能避免强噪声刺激,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E的食物;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老年人还要注意情绪,做到遇事不怒,坚持锻炼身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条件来选择诸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血液供应。每天应做一些耳、眼器官的保健操,按摩外耳对老年性耳聋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老人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及时治疗。发生突发性耳聋、炎症性耳疾更要早期治疗,免留后患。
(摘自《环球时报》文/刘宁春)
冬天防骨折,补硬度不如补韧度
骨科专家陈力夯指出:老人冬天防骨折,必须提高骨骼的韧度,其关键是增加骨胶原含量。具体方法有:
每日补足百克蛋白质正常人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取优质蛋白1.0~1.5克,而骨质疏松的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取蛋白质可以达到2克。以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来算,每日进食蛋白质要达到120克。这些蛋白质最好通过鱼、虾、奶及黄豆制品获得。
骨头中熬出骨胶原将动物棒(筒)骨拦腰敲断,用筷子剔除骨髓熬煮,其间多次撇去浮油,再加几滴醋,这样的骨头汤中骨胶原非常丰富。
多吃动物的脚如猪蹄、鸡爪中的肌腱主要是胶原物质,常吃动物的脚,可起到增加骨骼韧性的作用。烹饪时脚要剖开,骨要打断,少量放醋,多次撇油。
常吃去脂肉皮肉皮煮10分钟左右捞出,将皮上的肉和脂肪刮掉,煮时不断撇去浮在汤面上的油脂。
坚持散步人体缺乏运动,钙质就会从骨骼中流失。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以上,可以刺激骨细胞活力,有利于骨质形成,使骨强度增加,减少骨胶原的流失。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文/王王景)
锻炼莫等“夕阳红”
我喜欢晨练,每天早晨到公园散步、慢跑和做健身操。晨练时发现,参加锻炼的多是老年人,还有些是已经患病且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虽然这种健康意识让人感动,但感动之余,却有一丝困惑,为什么中青年人不爱参加体育锻炼?
西方人的健康理念是年轻时锻炼身体“储蓄”健康,到老时就可以“享受”健康。而我国则是“夕阳红”时才开始锻炼身体,甚至有人疾病临头时才想起“补课”。
人体就像一部机器在不停地运转,长期运转时如果不维修,各个零件就会出问题。为了让机器正常运转,何不边工作边维修。中青年人在锻炼中不仅是“储蓄”健康,而且是为工作“加油”。不久前,几位大家喜爱的演员骤然离世,也许就是提醒。为了健康,锻炼莫等“夕阳红”。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陈淑霞)
洪昭光谈21世纪健康新标准
21世纪的健康新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洪昭光总结了几句话:“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60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什么叫不衰老?”他总结道,“外国人的标准:80岁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30分钟走2公里。中国老年人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生活苦,所以80岁的老人30分钟能走1公里就算不衰老了。”
(摘自《健康时报》)
天寒需防脑溢血
由于气温骤降等原因,目前是脑溢血的高发之时,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血管畸形的病人,特别应注意预防发生脑溢血。
心脑血管专家介绍,初冬时节由于寒冷刺激,容易引起老年人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流动力改变,致使血压发生剧烈变化。
气候骤变所致的剧烈咳嗽也可能诱发脑血管破裂。
因此,老年人应该注意保暖,尽量使自己处在一个气温比较适宜的环境里。
平时应尽量做到不饮酒,不吸烟;坚持体育锻炼,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量力而行。生活中还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大喜大悲,防止过度兴奋引发脑溢血。
(摘自《新闻晨报》文/佚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