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钟南山:咳嗽诊治 亟需规范
作者:李 衍
钟南山是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之一,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2002年底,在广东出现“非典”病人但病因未明时,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对医务人员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他还大胆地对当时认定非典的病因提出质疑,为非典的防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3年5月他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
钟南山教授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成果获得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奖励。
题记:钟南山的价值在于,他是一个医生,又不仅仅是一个医生。
2003年的一场非典,让钟南山名声大噪,成为公众心目中的“时代英雄”,也成了当时身为医生的我心中的偶像。采访这样的人物,记者心中颇有些紧张。“厦门人,南京出生,北京上大学,广州工作,曾留学英国……”这是记者采访之前,“打探”到的钟南山院士的经历。俗话说,经历就是资本。经历多了,视野就开阔,心胸自然也就开阔。想到这些,记者最初的紧张稍稍放松了些。
珠江边上,绿树丛中,坐落着有名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记者在约定的时间赶到那里,见到了钟南山教授。这天钟教授穿着一件白色夹克衫,常年的体育锻炼让钟教授显得很年轻、精神,温和文雅的谈吐中,透出一份医生特有的干练和稳重,让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信赖感。钟教授很忙,只给了记者25分钟的时间。我们的采访就略去了礼节性的聊天,直接谈到了问世不久的针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认识:慢性咳嗽误诊多
为什么要为咳嗽这样一种症状来制订一份诊疗指南?
对于这个问题,钟教授解释道,咳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因咳嗽来就诊的,占所有咳嗽专科门诊的1/3~1/2。但是,目前社会上,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在咳嗽的认识和治疗上存在误区,尤其是X光正常的咳嗽。所谓X光正常的咳嗽,临床上最常见又易被忽视,往往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常年给予抗生素治疗。
说到这里,钟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病例:有位老人经常咳嗽,儿女都让他去看医生,他认为自己是个“老慢支”,一咳嗽,就直接去药房买止咳药。后来有一次,止咳药吃了很多也不管用,弄得他夜不能寐,成天没精打采,正应验了老百姓的顺口溜“咳嗽咳嗽,越咳越瘦(嗽)”。在儿女的督促下,他终于去医院就诊,发现引起咳嗽的病因竟是“鼻窦炎”,根本不是老慢支。钟教授说:“像这种情况,在咱们中国是很常见的。正因为这种误诊误治,造成很多患者咳嗽长期不愈,有的甚至达6~8年,严重困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因此,”钟教授强调,“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认识这种误区,避免这种误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次中华医学会集中呼吸学会长年从事呼吸系统研究、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调查归纳国内外关于咳嗽的最新研究进展后,共同起草和制订了这本针对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目的就在于此。”
劝告:别把咳嗽不当回事
慢性咳嗽通常指的是连续超过8周的咳嗽。为什么一定要超过8周呢?钟教授向记者解释道:“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最多持续3~4周,如果持续到8周,就需要查出原因。”
钟教授说:“这次制定的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在研究了国内外咳嗽病因的最新进展之后,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光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光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这类咳嗽占慢性咳嗽的70%~95%,引起的常见原因有4种: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鼻窦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这么多病都可以引起咳嗽,希望广大患者别再把咳嗽不当回事,有了慢性咳嗽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准确找到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相反,如果引起咳嗽的病因不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不及时治疗,以后会演变为支气管哮喘。”
钟教授表示,如果明确病因,目前80%的咳嗽患者的病情是能够得到很好控制的。他说,在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咳嗽病因研究,美国和加拿大1998年联合颁布了世界首部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目前在美国,按指南推荐的诊断和治疗程序,慢性咳嗽的病因确诊率已经达85%以上。
建议:医患提高认识,别走弯路
随后,作为中华医学会会长的钟教授分别谈到了对基层医生和广大老百姓的建议。
钟教授认为,作为医生在处理慢性咳嗽的问题上,要做到以下两点:1.清楚认识“不是所有慢性咳嗽都是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2.医生诊疗过程中,必须按照指南要求,由易到难选择辅助检查,由常见病到少见病,绝对避免大撒网式检查,以减少患者费用支出。
而对于广大老百姓,钟教授更是语重心长:“老百姓首先要从根本上摒弃一咳嗽就吃止咳药、抗生素的不良习惯;二要注意预防为主,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异常信号,及早诊断,搞清原因,早期治疗。”钟院士认为很多疾病在早期不引起注意,到晚期,治疗就非常困难,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称之为“无声的杀手”。
最后,他也希望《家庭医药》能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功能,向广大读者普及医疗科学先进知识,让他们明白“预防为主,永远是上策”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采访结束后,钟教授愉快地和记者合影,还亲笔为本刊题字,让记者再次领略了他的儒雅和亲和力。这时,他不像坚定执着的医学权威,反倒像亲切随和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