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预防血栓18问
作者:张 宇
1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关键何在?
静脉血栓栓塞多发生在外科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严重疾病、长期卧床、存在易患血栓体质等基础之上,口服避孕药也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除损伤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以外,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因。所以,通畅血流,避免引起血流减慢的各种因素,无异于釜底抽薪之举,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关键,也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掌握的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具体的说,就是要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不运动下肢等情况。
13.遇到手术,需要长时间卧床怎么办?
手术后,患者大多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成为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在不影响伤口愈合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大手术或者严重创伤患者术后还应遵医嘱使用抗血栓药物。
不具备下床活动的条件时,可通过收缩——舒张下肢肌肉的方法(即隔一段时间“鼓”几下小腿和大腿的肌肉,将血液“挤”向心脏),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预防血栓。
14.必须久坐或长时间旅行,怎样预防血栓形成?
长期操作电脑者和预期要长时间坐飞机、汽车、火车、轮船者(时间超过6个小时),一定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的发生。要注意如下4点:
(1)穿宽松的衣服和鞋袜,尤其是下肢或腰部衣服不要过紧。
(2)隔一段时间起来走一走,经常做全身尤其是腿部活动,如活动足踝。
(3)多饮水,不吸烟,避免酒精性或咖啡因饮料。
(4)一旦出现下肢肿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15.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
除了上面说的注意下肢活动的预防措施外,“药物”和“器械”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升级版”措施,主要针对长期卧床的住院患者。常用药物是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和华法林,器械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压力泵和梯度压力弹力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特别要强调的是,一旦出现下肢肿胀,尤其发生在一侧下肢者,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延误就诊和治疗有可能导致死亡率非常高的肺栓塞,并有可能导致血栓后综合征,影响下肢功能。对于不明原因或者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应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尽快呼叫120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就诊,否则可能来不及抢救。
16.出院了,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血栓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除积极治疗外,患者出院后必须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华法林,以防血栓栓塞的复发。如果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具有明确的诱因,如外伤和手术后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危险因素,华法林抗凝3个月即可;如果发生的诱因不大明确,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严重疾病未愈、仍在卧床、患糖尿病等,需要抗凝6个月;反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或者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栓塞、恶性肿瘤伴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长期或者终身抗凝。
血栓的治疗与二级预防
已经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再次发病的几率也相当高。以中风为例,二次发生中风可能更是“致命的一击”。
17.什么是血栓病的二级预防?
所谓二级预防,就是有病防止再发病,有事件防止再发生事件,有血栓防止再发生血栓的各种手段。建议:对于已经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血栓血管性事件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除非存在禁忌,所有患者均应使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抗栓,且长期甚至终身使用。同时,对于这些患者,应改变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运动不足、嗜烟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再发生类似的血管事件。
18.怎样治疗血栓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手术和导管介入等办法。一旦出现栓塞迹象,必须争取在6小时内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时间越短越好,主要方法是开通血管和恢复血流,挽救濒临死亡和功能障碍的器官和组织,减少致死和致残。血管开通后,应持续使用抗血栓药物,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和出现新的血管事件。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诊断和治疗往往非常复杂,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对于血栓性疾病,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无论是二级预防还是治疗都是事后的补救措施,做得再好都不如把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编后:纵观专家所说的预防血栓的方法,其实都不复杂。预防血栓真正的难点并不在方式方法上,而是在“重视”与“坚持”上。血栓在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并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生中风、心梗、肺栓塞则悔之晚矣。因此,在我们拥有健康体魄的时候就应开始重视它,坚持各种预防措施,才能最终“防血栓于未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