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小青龙汤治寒喘

作者:耿俊英 任天池




  小青龙汤能发散风寒,分利水气,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常用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市面上有小青龙合剂和颗粒销售。
  
  来源: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方药:麻黄、芍药、干姜、半夏各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
  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加减应用:痰多、气促者,可酌加苏子、莱菔子、白附子等;咳嗽甚,可酌加紫苑、款冬花等;喘甚者,可酌加地龙等;咳喘不得平卧者,可酌加葶苈子等;便秘者,可酌加全瓜蒌等;舌苔润质暗,口唇青紫者,可酌加赤芍、当归、丹参、附子等;痰黄者,可酌加生石膏、鱼腥草、黄芩、黛蛤散(青黛3克,蛤壳30克)、竹沥等。
  用法:
  【汤剂】先煮麻黄,除去浮沫,然后放入其余7味药,共煎约20分钟,去渣取液,每日1剂,分3次服。
  【小青龙合剂】口服,1次10~20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
  【小青龙颗粒】1次6克(无糖型)或1次13克(含糖型),每日3次。开水冲,温服。
  
  外寒引动,内饮为害
  中医认为,患者体内素有水饮(指人体内非正常的水液停留)内伏,若无外来风寒引动,在人体阳气能维持水液正常代谢的情况下,则此内伏饮邪不能为害。若外感风寒,阳气抗邪,里阳不足,阳气不足以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体内素有之水饮伏邪则易于为害,出现咳喘,形成“风寒客表,水饮内停”的病证。
  
  散收并用,表里双治
  小青龙汤的基本功能是发汗,主治外有风寒,内有寒饮之证。因为表里皆寒,所以方中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以治外寒,麻黄能宣肺、利尿、平喘,桂枝能温阳化饮;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以治在里之寒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养血敛阴,炙甘草甘缓和中,以收敛气阴,调和药性,以防辛散温燥太过,耗伤气阴。
  诸药相配,开中有阖,宣中有降,能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表里之邪皆除,诸症自平。散收并用,表里双治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所治之咳喘,必伴有咳吐色白、量多、清稀、呈泡沫状、如蛋清样半透明黏痰的特征。此外,患者还常有短气、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临床以发热、无汗、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应用本方指征。
  本方虽为表里两治之方,但若外无发热恶寒等症,仅是寒饮内停,症见咳喘、痰多而清稀者,也可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主要有平喘、抗过敏、解热、止咳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属于中医寒饮内停之证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肺炎、肺源性心脏病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用之得当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 本方辛温发散之力较强,因此,1日剂量要分3次服用,使药力不致太猛。
  ● 本方是喘咳急性发作时的救急之药,不可久服多用。服后一旦病情缓解,即应改用苓桂剂(如苓桂术甘、苓桂杏甘、苓桂枣甘、苓桂薏甘、苓桂味甘汤等)温化寒饮,以善其后。
  ● 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阴虚干咳无痰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痰热咳喘、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者不宜。老人、体弱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服用时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之物。
  编辑/余曼yum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