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高血压患者谨防心衰(下)

作者:陈国伟




  上期已经谈到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之一。即使没有心衰症状,按美国最新心衰分期,高血压患者已属一(A)期、二(B)期,一旦出现心衰症状则已属中晚(C、D)期,此时再来治疗往往已事倍功半。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而言,预防心衰,当然是越早越好。具体而言,防治心衰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没有高血压——
  要防止发生心衰,首先要预防高血压,这要从最基本做起。如改善生活方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克,保持体态适中,肥胖者要减肥,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这些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道理,但若认真照此去做,则可预防高血压,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免去由此导致的生命危险。
  有了高血压——
  如果已经出现了高血压,在上述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压仍然超标,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并持之以恒,这样就可以减少心衰的发生。
  
  轻度心衰——
  长期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最终会发生心力衰竭,尤其是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发生。轻者可仅表现为登高、运动或劳累时出现心慌、气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多可以缓解。对于尚未出现心衰症状(无症状性心衰),或表现为轻度心衰的高血压患者,除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外,还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积极降低血压。
  ◇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洛汀新等)、雷米普利(瑞泰等)、卡托普利(开搏通等)和依那普利(依苏等),这类降压药不仅能降压,而且有助于逆转左心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
  ◇对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咳嗽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代文等)、氯沙坦(科素亚等)、厄贝沙坦(科苏等)、替米沙坦等。
  ◇一旦出现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还应考虑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或比索洛尔等。必要时也可加用少量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尤其是同时合并有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时。
  
  中重度心衰——
  随着病情进展,心衰患者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一旦出现这些中重度心衰的症状,则必须入院治疗,决不能等闲视之,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编辑/余曼 yum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