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令人困惑的子宫腺肌病

作者:林树侯




  王女士今年40岁,儿子已经10岁了。最近一年来,王女士发现月经量比以往明显增多,而且在月经前一周感觉腹痛,经期更痛,疼痛一直持续到月经结束。这让她甚为苦恼,完全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无奈之下,王女士去了医院。经医生询问,发现她在生儿子以前,曾经做过两次人工流产。最后经过B超检查确诊,她患的是“子宫腺肌病”。医生说,先吃药,必要时可能需要行手术治疗。王女士一听慌了,这腺肌病到底是个啥病?会恶变吗?儿子还这么小,如果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这可怎么办呢?
  
  子宫分为3层。内层为子宫内膜,中间为肌层,最厚,外层为很薄的浆膜层。如果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就成了子宫腺肌病,以往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不清
  目前,对引起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缺乏清楚的了解。一般认为,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
  
  症状独特
  凡有月经增多、痛经进行性加剧的妇女,都要想到本病的可能。除此之外,本病还可导致不孕。
  一般医生在腹部检查时,会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而压之有疼痛。通过B超一般都可以作出诊断。磁共振为目前诊断腺肌病最可靠且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治疗有方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者,均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达那唑、孕三烯酮、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但这些药物均可造成闭经,有一定的副作用,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无效或长期剧烈痛经时,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等。
  如果患者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合并子宫肌瘤或存在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以子宫切除为宜。而且,为避免残留病灶,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一般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子宫腺肌病病变多为弥漫性,界限不清,彻底切除病灶几乎不可能,故单纯的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疼痛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因此,有专家利用腹腔镜手术,在切除腺肌瘤的同时阻断子宫的供血动脉,可提高该手术的疗效。
  
  恶变很少
  令患者关注的是子宫腺肌病会不会恶变的问题。与子宫腺肌病类似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相比之下,子宫腺肌病发生恶变更为少见。
  当子宫腺肌病未治疗或行保守治疗,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患者,发现子宫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时,应警惕恶变可能。对于手术中怀疑恶变者,应及时送冰冻快速切片病理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编辑/李衍 liy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