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治近视 先打假

作者:王振平




  假性近视既是正常视力变为真性近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真性近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防止假性近视的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假”,对于保护孩子的视力,还孩子一个明亮、清晰的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故事从学校的体检开始……
  
  (一)
  学校组织体检,9岁的云儿被发现视力只有4.6(相当于0.4)。闻知消息后,一家人都急了。家里顿时形成两派。云儿爸爸和爷爷说,既然孩子看不清,那就赶紧配眼镜。云儿的妈妈和奶奶不同意,一个女孩子,这么小就配眼镜,难看不说,眼镜有可能越戴越深。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视力下降就是近视,就急于配镜,或不管方法对错,先治再说。其实,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近视的发展通常先由正常视力变为假性近视,然后再由假性近视,变为真性近视。且视力下降有许多原因,不去细查,就盲目地配戴眼镜,会对眼睛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另外,配镜只是提高视力的矫治法,而不是消除近视度数的防治法。要想减少、消除近视度数,就必须“打假”,这才是真正的防治。因此,家长要从根本上纠正对矫治与防治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模糊认识。
  
  (二)
  一家人僵持不下,云儿的小姨建议,不妨去医院看看,听听医生怎么说。于是,全家人风风火火地来到医院。他们问医生云儿是真近视,还是假近视,有多少度。医生说:“光肉眼看还不能辨清真假,必须将瞳孔散大后验光,才知道。”将瞳孔散大?他们一家都没听说过。于是,对是否该散瞳验光大家又起了争执。最后,他们达成共识,药物散大瞳孔,说不定会对孩子眼睛有伤害,为了孩子的“安全”,还是不散为好。
   散瞳验光,是在验光前,用散瞳药将瞳孔散大到对光反射完全消失,然后再验光。很多家长认为瞳孔散大后会损害眼睛,影响视力。这种想法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散大瞳孔是利用药物的药性对支配瞳孔的神经发生作用,使瞳孔放大。待药物作用时间过去以后,瞳孔自然而然就会恢复原状,对视力不会造成任何损害。
  
  (三)
  正在全家人为了云儿的眼睛忧心忡忡的时候,云儿的奶奶打听到有一个“老中医”可以治疗近视。于是,全家人满怀希望地去了。“老中医”其实并不老,四十岁左右,据说是远近闻名的“神医”。他替孩子把过脉之后,说孩子“心阳不足”、“气虚神伤”,并说,按他的方子,吃三副药,就能好。听说吃药就能好,家长们也没有多想,赶紧按着方子去抓药。可是,三副药很快就吃完了,孩子的视力一点儿没见恢复。
  很多家长急于治好孩子视力下降,容易相信巫医或广告,采用不正确的方法治疗。殊不知,这样只会耽误防治时间,使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
  对近视的防治不是几周、一个假期、几副药就能见效的,所有可以“马上解决问题”的说法都是骗人的。近视“打假”工作只有坚持到18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否则会半途而废。
  
  (四)
  几经周折,他们最终决定还是听医生的。医生给云儿做了散瞳检查,发现孩子属于假性近视,并给他们制订了具体防治方法:1.近距离用眼时要讲究科学:近用时,眼睛与物体保持33厘米;用眼1小时后休息15分钟,并做望远运动。2.在第1点的基础上,近用时间超过15分钟时,要戴 “打假镜”(即单光近用人为近视镜)。3.每天睡前用0.5%~0.75%的托吡卡胺或0.05%莨菪碱眼药水散瞳1次。4.每天做20分钟防近操或晶体操,或用调节舒缩仪(三联运动仪)训练30分钟。5.每周双休日用半天或一天到野外游玩,禁止去四厅一社(电脑厅、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棋牌社),减轻孩子课外学习任务。
  谁知,云儿的父母一听医生的建议,又犹豫了。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要坚持到18岁,时间这么长,要求又这么多,岂不影响孩子的学习?
  这里,医生说的5种手段就是“打假”最基本的方法。很多家长认为,这些方法耽误学习,不同意治疗。这实际上是只顾眼前,不顾到长远,没有认识到如果不这么做,近视发展下去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痛苦,甚至将来会因此影响孩子的就业、生活。其实,除了第3条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外,其他的“打假”方法是学治同步,不影响学习的。
  只要做到这些,就可预防近视,也可将假性近视恢复为正常视力;对于同时有小于100度真性近视的混合近视,以及小于100度的真性近视,“打假”也能达到恢复正常视力的目的。对于已经是中度或高度单纯近视的人,“打假”还能防止其继续发展。
  
  在医生的耐心解答下,云儿终于开始了她的近视“打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