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食物保鲜 急冻慢融

作者:宋 哲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影响食品安全性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有:低温保藏、高温保藏、脱水与干燥保藏、辐照保藏等。这里为您介绍常见的低温保藏的特点。
  什么是低温保藏?很多人会不屑地说:“不就是放冰箱吗?”这话没错。不过,您也许不知道,这个“放”也是有讲究的。
  动物性食品一般采用低温保藏,而低温保藏分为冷藏、冷冻2类。冷藏是将预冷后的食品在稍高于冰点的温度中(比如冰箱的冷藏室)进行贮藏。常用的冷藏温度在4~8℃,采用此温度可将食品贮藏数天至数周。
  冷冻是先将食品冻结,然后在保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比如冰箱的冷冻室)进行贮藏。常用温度为12~-23℃,贮藏期可达数日至数年。
  
  急速冷冻
  
  所谓急速冷冻,指30分钟内将食品的温度迅速下降到-20℃左右。这时,食品内部生成的冰晶核数量多、体积细小,不会压迫损伤细胞膜,食品的结构不致因受损伤而发生溃破,可避免蛋白质变性,从而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
  为什么将食品的温度迅速下降到-20℃左右,就能保持食品的风味呢?这是因为蛋白质在冷冻条件下的变性程度与冻结速度有关。
  研究发现,-1~-5℃的温度段叫冰晶生成带。如果冷冻缓慢,食品在此温度带驻留时间较长,其中的水分将不断被吸收,内部组织结构和细胞膜将会因冰晶的不断增大而受到压迫,以致溃破,释放出酶,致使蛋白质分解,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一般来说,冻结速度越快,冰晶越小,挤压作用也越小,蛋白质变性程度就越小。
  
  缓慢融化
  
  冷冻食品的解冻过程,对食品的质量也有明显影响。急速升温融解食品,食品体积会发生突然变化,融解的水分来不及被食品细胞膜重新吸收,汁液会流动外泄而降低食品的质量。反之,若温度缓慢上升,就可避免上述现象,食品基本上可恢复至冻结前的新鲜状态。
  另外,如用微波加热解冻,热量不单是从外部传人,而是在食品外部和内部同时产生,因而解冻后食品仍能保持同样的结构和原有的形状,也是不错的解冻方法。
  编辑/李衍liy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