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周仲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经验

作者:佚名




  周仲瑛1928年生,江苏如东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级中医内科急难症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
  
  动脉粥样硬化(AS)表现为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狭窄、内壁糜粥样变,会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坏死、血栓附壁,甚至管腔完全阻塞等情况。
  周老认为,从中医的角度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肾亏虚,从而出现肝肾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痰淤内生,阻碍血液流动。所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应该以滋肾养肝为主,同时化痰消淤、调和气血。
  
  治标治本,对症选药
  
  肝肾亏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为肝肾亏虚,因此,治本应该首先注重滋肾养肝。
  周老常将何首乌与黄精合用,平补肝肾,调节阴阳平衡,从而延缓衰老。
  痰淤胶结痰淤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理产物,表现为痰淤梗阻,先痰后淤、痰淤胶结,导致血管被堵塞,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治标应该以化痰消淤为主。
  基础方药:海藻10克(软坚化痰)、僵蚕10克(祛风散结)、炙水蛭4克(祛淤血、软化血管)、鬼箭羽或姜黄10克(消散)。
  
  辨证论治,加减有方
  
  痰的性质有所不同,如风痰、湿痰、热痰等。在治疗方面,周老常在前述基本方药上加减。
  风痰 风痰上扰,清阳失展,则头目昏眩,如坐舟车,脑响耳鸣;风痰入络,手足僵硬,拘挛弛缓,麻木不仁,感觉异样,口眼歪斜。
  加天麻、白蒺藜、制天南星等。
  痰火 痰火扰心,心神不宁,则心烦躁扰,夜不能寐,寐则多梦;痰火上炎,则面目红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
  加黄连、黄芩、栀子等。
  痰湿 痰湿上蒙,清窍不利,则头重嗜睡,善忘不记,性情古怪,口多痰涎;痰湿痹阻,胸阳失旷,则胸闷如窒,胸痛彻背。
  加苍术、白术、茯苓等。
  以上药物的剂量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不可随意使用。
  (本刊资料库)
  
  验方选登
  
  ○ 冰牛奶治口腔溃疡
  若患口腔溃疡,可用棉球蘸冰过的牛奶,覆于溃疡面,轻压15分钟。
  (摘自《健康周末》)
  点评:牛奶(乳)中的酵素有消炎、消肿功效;冰牛奶因温度低有助于止痛、止血。外搽冰牛奶对口腔溃疡引起的红肿、疼痛可起一定舒缓作用,但并非对人人都有效。
  
  ○ 老年浮肿食疗方
  鲫鱼通草汤:鲫鱼250克,通草30克,一起煮汤食用,可治老年浮肿。
  (摘自《健康财富》)
  点评:鲫鱼味甘,性温,有利水消肿,益气健脾功效;通草性微寒,甘淡,能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二味合用,既能顾护正气,又可增强利水消肿功效。此方对老年人因心脏病、肾病等引起的水肿有辅助治疗作用。
  注:通草鲫鱼汤也是“产后通乳”之常用效方。
  
  ○ 治中风后遗症方
  黄芪30克,当归、赤芍、桃仁各10克,川芎、红花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15~20天为1疗程,如显效,可停1~2天再继续服第二个疗程。
  (摘自《现代保健报》)
  点评:上方乃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益气活血名方——补阳还五汤(原方去“地龙”),也是中医“益气活血”之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解血栓等功效。此方堪称是防治中风、中风后遗症的良方,临床随证加减使用,效果会更佳。
  (点评专家:成都中医院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编辑/于嘉男 yujian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