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高血压防治新观念(一)
作者:陈国伟
旧观念:重视舒张压(低压)是否升高。
新观念:更重视收缩压(高压)升高带来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年龄在55岁以上,收缩期血压会不断上升,而舒张压却不断下降,甚至原来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的患者也可能变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以,50%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都属于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增高和脉压增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比单纯舒张压增高更为严重。据统计,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无论男女,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都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因此,尽可能降低过高的收缩压在高血压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旧观念:1~2次测压达标便认为血压正常。
新观念:注重降压质量,长期有效控制血压。
一般无高危因素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若能控制在<120/75毫米汞柱则更为理想(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1克的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若能耐受可再适当降低。这是我国高血压指南所要求的目标血压。事实上无论是在诊所还是在家里,单凭1~2次测压达标是不够的,尚需注意降压质量。这其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保持昼夜变化节律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为白天高、夜里低。从清晨觉醒前后血压开始迅速上升(晨峰现象),于上午10~12时达高峰, 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晚上入睡前后逐渐下降,凌晨3~5点血压最低,即所谓“杓型血压”。
但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却表现为非杓型血压,这种情况对靶器官损伤更大,尤其多见于老年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和靶器官明显损害者。对这类高血压患者降低夜间血压尤为重要,以恢复正常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为此,将降压药由常规白天服用改为晚上服用可能更好。
有效控制晨峰现象这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由于血压短期内迅速升高,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据统计,35%~40%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就发生在此时段。因此,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升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患者应尽可能选择能有效控制清晨时段血压的降压药,最好起床洗漱完后就服降压药,这会比早餐后服药更能有效地控制晨峰现象。
旧观念:专注降压。
新观念:降压是硬道理,尚需综合治理。
毫无疑问,高血压治疗关键是降压和血压达标,但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在降压同时,针对性地采取调脂治疗、减肥、控制糖尿病、防治冠心病等均十分重要,唯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编辑/于嘉男yujian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