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娘胎里带来的乙肝病毒

作者:庄 辉




  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染最多的一条途径,超过5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自母婴垂直传播。也就是说,大部分乙肝患者从一出生就被乙肝病毒“附了身”,也因此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对于这种与患者一出生就如影随形的乙肝病毒,应该如何应对呢?
  
  娘胎里带来的乙肝病毒更可怕
  
  乙肝的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接触羊水、血液等感染,喂养时感染和日常生活中与母亲接触感染4类。其中最主要的是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在子宫内就感染乙肝。
  乙肝病毒在进入新生儿体内后一般可分为3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期。在患者还是婴儿或小孩子的时候,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不能发现入侵的病毒,此时检查转氨酶正常,但病毒已经在体内蛰伏下来。随后,人体免疫系统发现来犯之敌,开始发起进攻,但在杀死乙肝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不少正常的肝细胞,引起转氨酶升高,肝组织学有炎症坏死等表现。到了非活动期,转氨酶则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升高。最后,人体也没有能力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二者互相僵持着,谁也打不败谁,发展成为慢性感染。
  一旦新生儿从娘胎里把乙肝带病毒出来,它就可能几十年甚至一生与之相伴。因为这种感染方式最容易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研究显示,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卫生(产)期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中,有9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同时,自幼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在成年以后,转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成人后再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
  
  切忌爱子心切,盲目治疗
  
  从小感染乙肝病毒,会给孩子今后的人托、升学等环节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家长非常焦急,希望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一定要治好孩子的病。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往往不能冷静、科学地处理,而是进行盲目、过度治疗,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对此,我建议:(1)对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即HBsAg、抗-HBe和抗-HBc持续阳性,HBeAg阴性,但肝功能持续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2)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即HBsAg、HBeAg和抗-HBc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血液中乙肝病毒水平较高,但肝功能持续正常),应做肝穿刺检查,如有炎症、坏死明显,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治疗。
  
  坚持五原则,与乙肝打持久战
  
  乙肝至今没有特效疗法,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既然与乙肝打持久战已经不可避免,大家就一定要重视自我保养,坚持以下护肝原则。
  原则一:谨慎用药,护肝第一。“是药三分毒”,肝脏是负责解毒的脏器,任何药物都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因此,不论是何种药,能不用则尽量不用;确实需要用,应该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谨慎选用,切忌滥用、多用。
  原则二:劳逸适度,保证休息。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劳逸适度,切忌加班加点,少睡熬夜。
  原则三:饮食清淡,新鲜皆宜。饮食的原则是清而不燥,淡而不成,新而不陈,鲜而勿剩。其中尤其强调应严禁饮酒。
  原则四:知足常乐,闻过则喜。情绪对肝脏影响很大。俗话说: “怄气伤肝”,有了知足常乐和闻过则喜这种境界和心态,自然会有利于乙肝患者的长治久安。
  原则五:定期检查,保持警惕。一般每年检查一次B超、肝功能、乙肝三对和甲胎蛋白,如果有临床症状者,最好每3~6个月检查一次。时刻警惕,有备无患。
  
  编辑/张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