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槟榔虽好,不能当成口香糖
作者:刘春生
槟榔属棕榈科常绿乔木,外形和椰子树一样,无枝无蔓,亭亭玉立。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吃槟榔已成了习俗。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傣族老夫妇被不孝的儿子和媳妇气出了胃病。有一天,夫妻俩在槟榔树下编竹箩,风吹树摇,一大串成熟的槟榔果掉了下来,口干舌燥的夫妻俩顺手摘下放在嘴里嚼,觉得甘甜清凉,生津可口,略带一点涩味。到了晚上,俩人都感到胃里异常舒服,接着吃了几天槟榔果,胃病居然痊愈了。从此以后,傣族就有了嚼食槟榔的习惯。
槟榔果口味特别,切片后沾上佐料,细咀慢嚼,吐完绿水,又生丹津,吃后脸红耳赤,正如苏东坡即兴写的“两颊红潮曾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诗句。槟榔还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茶、烟、酒、槟”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
位列四大南药,能治虫积食滞
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喜食槟榔的人说,嚼槟榔可以提神、祛寒、生津止渴。
中医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可以杀寄生虫,如绦虫、蛔虫等,并能抗病毒、抗真菌;同时还可收缩支气管、扩张血管、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行水破积之效;另外,槟榔还能增强肠蠕动,促进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这些特殊的疗效使槟榔成为四大南药之一。
此外,对居住在潮湿气候环境的南方居民来说,嚼食槟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祛寒祛湿。因此,嚼食槟榔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除生吃槟榔外,把未成熟的槟榔果实煮后纵剖成两半,其果皮即中药的“大腹皮”;把成熟的槟榔果实煮后剥取果皮,打松晒干称作“大腹毛”。和槟榔相似,它们都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效。
槟榔虽好,不可多吃
槟榔含有活性很强的槟榔碱类、鞣质类成分,但把槟榔当成口香糖时常嚼食,大多数医生并不提倡。初次嚼食槟榔的人,可能引起头晕、心慌、浑身发热、出汗等症状,如果平时就有心律不齐、早搏等病症的人最好不要去尝试。
对长期嚼食槟榔的人来说,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体质越来越弱,心脑血管功能也越来越脆弱,应减少嚼食槟榔的数量。槟榔还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喜食槟榔的人应该警惕,发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有些地方加工槟榔时,常加入生石灰、麻黄、细辛、甘草等,使嚼食者觉得“劲大”。但是,生石灰对口腔黏膜具有腐蚀作用,麻黄、细辛这类中药可扩张血管,放大了槟榔本身扩血管的作用,如果长期嚼食这种“劲大”的槟榔可能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编辑:张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