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脂肪肝:B超说“是”未必就是等

作者:佚名




  脂肪肝:B超说“是”未必就是  张 禹
  
  近年来坐门诊时,常有患者向我谈到两个问题。一是说现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的脂肪肝太多;二是有医药广告说脂肪肝不好治,必须吃他们推荐的药才行,不然便会变成肝硬化、肝癌,搞得人心惶惶。
  其实,脂肪肝只要通过正规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并不是像医药广告里所说的那么严重。由营养过剩引起的单纯性脂肪肝,肝内脂肪堆积是可逆的。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和减肥后,脂肪肝便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一般不需服药。脂肪肝诱发肝炎、肝硬化极少发生,因此切莫轻信广告宣传。而脂肪肝增多,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营养过剩是主因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和疾病引起的一种并发症。这些因素和疾病包括营养过剩、营养不良、患病时进行胃肠外高营养、药物中毒、酗酒、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肝炎等。其中,营养过剩占所有病因的95%以上。这主要是近年来国人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进食高脂高热量食物、饮酒增多,活动减少所致。
  
  B超诊断指标混乱
  另外,还有B超诊断指标混乱,致使脂肪肝发现率在原本增高基础上又虚假增高。目前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正像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疾病只能定位不能定性一样,单靠B超是不能确诊脂肪肝的。脂肪肝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肝穿刺取材作病理检查,但这种检查方法在健康体检时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多数还是依赖B超。
  B超检查简便易行、经济实用,若使用得当,诊断价值还是很高的。但必须强调指出,进行健康体检时,如系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除了B超检查肝有影像学特点(肝实质点状高回声,肝内管腔结构显示不清,肝深部组织反射减弱即图像远景衰减,肝肾对比度增强等)外,还必须有血脂(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增高和/或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谷丙转氨酶升高)。否则不能随意下脂肪肝的诊断。但现时的情况是,不少B超医生,根本不过问血脂和肝功能情况,仅靠B超一项检查所见就下了诊断。
  因此,对待脂肪肝要理性,既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慌,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即可。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张家庆
  
  有位56岁的糖尿病患者,病了6年,平时空腹血糖控制在6~7毫摩尔/升,近日偶然测了次餐后血糖,竟是12毫摩尔/升,他大吃一惊,赶忙来就诊。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生理性血糖是波动而非固定不变的。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医学上叫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后,血糖上升。而血糖上升又促使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太低的时候,肝糖元又会分解成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在波动中取得平衡。而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下降,不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毫摩尔/升和餐后血糖不能控制在≤7.8毫摩尔/升水平。有些患者可以仅仅是空腹血糖高,也可以仅仅是餐后血糖高。
  近年研究认为,餐后血糖高的情况较空腹血糖高者多,而餐后血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是长期高血糖对组织器官影响的结果,而一日三餐使餐后血糖升高占了全天相当多的时间,因而危害性更大。
  因此,自测血糖时,如果为了节省血糖试纸而每天只测一次时,宁可选择测餐后血糖,而不是测量空腹血糖。一般以开始进食时算起2小时后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量由于受到整天血糖水平的影响,所以比单测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更能反映血糖的真实情况。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果空腹及餐后都高,则应调整所用药物或剂量;如果空腹血糖不高,仅餐后血糖高,则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选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
  在饮食上,应选择消化吸收较慢,使血糖上升慢的食物,即要吃比较耐饿的食物,如粗粮、杂粮等,烹饪时尽量少做成粥或汤。有时,饭后60~90分钟适当地活动也有利于餐后血糖的下降。
  
  增加降餐后血糖的口服药
  可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这类药能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也可以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它与磺脲类不同,可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可在进食时用药。
  
  选用起效快的胰岛素
  如果已经在用胰岛素,则应改在餐前注射快速作用的胰岛素,如将30R换为50R,或将一般胰岛素改为赖脯胰岛素(商品名为优泌乐)或门冬胰岛素(商品名为诺和锐)等超短胰岛素。
  总之,应重视监视测餐后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即采取积极措施,这样有利于避免病情加重。
  
  白开水解不了你的“体渴”  罗学宏
  
  上期谈到,脱水严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补水呢?
  
  众所周知,人几天不吃饭仍能存活,但同等时间内如不喝水,大部分人将会死去。哪怕只是2%的缺水,也会使身体能量下降20%。那么,平时应该怎样补水呢?
  
  每天8杯水,别等口渴时才补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一般认为人每天应喝水8大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从事劳动、运动的人,应预先补充液体。视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随时追加补液量。
  另外,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口渴”是人体自我保护一个十分重要的脱水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但是,“口渴”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在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脱水症状。
  脱水进一步发展,症状加重,还可以表现为情绪烦躁、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下降、动作协调能力减退等,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细胞已经饥渴,也就是现代运动医学经常提及的“体渴”。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会出现中暑、休克等。
  
  补液时,别只喝清水
  一般来讲,补液中必须含有两种成分:适量的电解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因为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虽然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
  运动或劳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因为,过高的糖分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还会造成胃部不适。而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代用品,如运动饮料。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
  
  腹泻时补水,用口服补液溶液
  口服补液盐溶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腹泻脱水的最佳方法,安全有效,市场及医院都有售。也可自己配制: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共同溶于1000毫升温开水或凉开水中。一般性腹泻的脱水大多数为轻度、中度,完全可依靠口服补液盐溶液纠正过来。只有重度脱水(约10%)才需要到医院输液。
  值得注意的是,严重脱水者应及时送有条件的医院救治,以防不测。
  
  编辑: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