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一)等

作者:路志正等




  路志正中医世家,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干燥综合征,又称舍格伦综合征,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路老认为,临床诊治时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分证分期辨证治疗。主要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
  
  肺脾(胃)阴虚,津液亏乏证
  此证临床较常见,多出现于疾病初期,干燥症状比其他证型明显。表现为眼干口燥,少泪少唾,少涕少汗,目红咽红,时时饮水,阴道黏膜干涩,干咳无痰,皮疹红斑,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净。药方选用应为甘寒滋润之品,如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
  方药: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4克,沙参、麦冬各9克,玉竹6克。
  用法:水煎(水5杯,煮取2杯),每日1剂,分2次服。
  ◆竹叶石膏汤
  方药:青竹叶30张,贝母6克,桑叶皮、生甘草各2克,金银花、冬瓜、熟石膏、光杏仁、连翘壳各4克,白莱菔子、鲜苇茎(去节)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心肝血虚,筋脉失荣证
  表现为面色无华,语声低怯,口干咽干,目干少泪,心悸易惊,心烦急躁,易疲乏,胸胁不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隐隐作痛,舌质淡,苔薄。治以益气养血,滋阴通络。药方用四逆散、四物汤、补肝汤加减。
  ◆四逆散
  方药: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物汤
  方药:川芎2克,白芍6克(炒),人参、当归各4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补肝汤
  方药:甘草、桂心、山茱萸各3克,桃仁、柏子仁、茯苓、细辛、防风各6克,大枣2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单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建华主任中医师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咳 嗽
  
  咳嗽是一种症状,可因许多疾病引起。中医将它分为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对于外感咳嗽,中医又有风热、风寒、燥热咳嗽之分。
  1.风热咳嗽:发热,口干咽痛,咳吐稠痰。
  ◇鱼腥草15克,枇杷叶6克,薄荷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鱼腥草15克,十大功劳10克,杏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2.风寒咳嗽:咳痰稀薄,多兼头痛、鼻塞、喉痒身重,或有恶寒发热。
  ◇红枣5枚剥开去核放入生姜1小片,然后压扁,焙黄,煎水饮用。
  ◇红糖30克,生姜3片,红枣3枚。水煎取汁常服。
  ◇紫苏叶、紫菀各10克,冰糖30克。前2味水煎,放入冰糖,取药汁分3~4次饮服。
  3.燥热咳嗽:干咳少痰,鼻燥唇干,口渴喜饮。
  ◇麦冬10克,杏仁6克,鲜梨皮3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川贝粉6克,鲜梨1个,白糖30克。将梨去皮去核放入贝母、白糖,蒸熟后食用。
  ◇柿饼1个,贝母粉3克。将柿饼切开去核,加入贝母粉,蒸熟食用。
  ◇松子仁50克,核桃仁100克,熟蜂蜜25克。前2味研烂后调和熟蜂蜜。每日早晚以开水冲服10克。
  ◇北沙参15克,杏仁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编辑/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