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截肢多年,为何还疼痛难忍

作者:史玉泉




  陈大爷50年前因患纤维瘤做了左大腿高位截肢术。两年后安装了义肢,能短途步行,无任何不适。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时,他的截肢端就抽搐疼痛,如触电般,一般都在傍晚、半夜发作,严重时整夜不能入睡,十分痛苦。天亮后气温回升,疼痛渐渐缓解。这些年,陈大爷吃了不少中西药,可都不见效。用热水袋敷,贴活血膏,再加按摩理疗,疼痛稍微减轻,但始终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据临床观察发现,高位截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残肢端就有可能出现疼痛,这一般由缺血缺氧性神经痛或(和)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造成。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在诊断未确定前,切勿接受任何手术方案,特别是残肢的修正手术。
  
  5项检查明确原因
  缺血缺氧性神经痛或(和)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都必须有直观的证据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一般需做以下检查:(1)残肢的X-线摄片,了解骨密度情况。(2)两侧肢体对称部位的热像图,了解两侧皮温的差别。(3)残肢的CT或MRA检查,了解残肢的血管情况。(4)必要时做双侧下肢发汗试验,了解交感神经的活力功能状况。(5)进行血液生化全面检测,特别注意血清尿酸量和钠、钾、钙、磷的变化。
  
  对因处理 保暖为先
  缺血、缺氧性神经痛这是因下肢发生了脉管炎。截肢后,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下降、间歇性跛行等都无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加重,肢体的供血障碍加剧,当气温下降,血管收缩加重神经的缺血缺氧,引起较持续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处理:(1)严格禁烟,包括自身吸烟及被动吸烟。(2)服血管扩张性药物,如尼莫地平或其他类似的钙通道阻滞剂。(3)纠正血生化检测中发现的异常。
  交感神经反射性营养不良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以发生于没有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况下,温度伤、触电、一般外伤,甚至轻微擦伤,都可导致此病。此时,患者疼痛甚剧,疼痛部位可见皮肤发亮、变薄、出汗、变色,肌肉及软组织萎缩,骨骼疏松。患者心理也会因此出现变化,呈现典型的面部表情并伴有药瘾、恐惧及抑郁。
  处理:(1)理疗,经皮直流电刺激疗法。(2)局部神经封闭。(3)腰交感神经节封闭。(4)口服呱乙啶片(呱乙啶为交感神经活性阻滞剂,有较强的降血压作用,老年人应慎服)。初服应从小剂量开始,每次5毫克,每日3次,以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心脑血管意外。(5)看精神-心理科,请医师纠正因本病所引起的心理障碍(恐惧、急躁、抑郁情绪)。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预防发病最重要的是保暖,除局部保暖外,还应全身保暖及居室保暖,室温控制在20~24℃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