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治疗疼痛,我们的针刺有特色
作者:李 衍
80年前,他的父亲——浙江萧山城里的第一个西医给他取名“济生”,就是希望他长大了能够子承父业,能“普济众生”。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但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一生注定跟医学有着不解之缘。因为他意外地发现“搞生理研究,也能间接地‘济生’。”于是,他选择了医学的分支——生理学,并因为在针灸镇痛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步入了科学的最高殿堂。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有一篇很出名的报告文学:《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韩济生搞针灸镇痛研究,起因也是周总理的嘱托。
中国的针灸疗法,一直以其神奇的疗效为世人所惊叹,然而没有人能说清其中的科学道理。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指示卫生部:中国人能用针刺麻醉做手术,就一定能说出它的科学道理来!
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韩济生对针灸还很陌生,但他义无反顾,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全身心地投入针灸原理的研究,这一改,改出了丰硕成果。
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韩济生和他的同事们深入地阐明了针刺镇痛的原理,证明了针灸能够刺激中枢神经中镇痛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作用。这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终于了却周总理的心愿。
“治疗疼痛,我们有特色”
目前,我国的疼痛诊疗水平在世界上是上乘的。在韩教授看来,主要在于我国治疗疼痛有特色。
国外治疗疼痛最主要的方法是药物,用镇痛泵输出止痛药,以药物治疗为主导,器械操作为次要。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治疗”,即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韩教授说:“不仅是癌症疼痛,在非癌症类的疼痛治疗中,药物治疗在国外也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他们也有所改变,但改变也主要集中在开发新药,减少药物剂量,改变药物摄入方式上,比如把口服变为恒量地注射,或者直接埋一个镇痛泵在皮肤下,恒量地释放药物。但万变不离其宗,均以吗啡类药物为主。”
而在我国,治疗疼痛的方式比较多。韩教授介绍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属下的疼痛治疗中心主要以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以介入、针刺作为主要的止痛方法。
介入——阻滞疼痛冲动的传导
介入疗法主要是针对病因,用介入的疗法,将微量的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处,阻滞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封闭”。其优势在于选择性阻滞疼痛冲动的传导,注入药物量小,效果好。或者埋藏一个电极在神经根处进行电刺激,定位准确,效果好。
针刺——刺激神经分泌止痛物质
针刺镇痛即通过针灸、穴位电刺激等方法进行治疗。穴位下面有神经,通过刺激神经,将神经冲动向中枢和脑、脊髓传导,让脑、脊髓释放出镇痛的化学物质,比如脑啡肽、内啡肽等,从而发挥止痛作用。总的来说,就是动员体内镇痛的物质,发挥镇痛作用,符合中医“扶正固本”的思想。这与介入治疗的阻滞和破坏的方法恰恰相反。
因为封闭治疗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药效很快就过去了。有需要的时候,常辅以刺激的办法和微破坏的办法,让止痛效果维持更长的时间。当然,韩教授强调,什么时候用阻滞,什么时候用针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镇痛,让老百姓自己掌握”
众所周知,传统的针刺镇痛必须由医生操作,医生不同,针灸的力度、针灸的方法、针灸的效果都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学生,效果也可能大相径庭。
这样一种必须去医院找针灸医生才能进行的传统治疗,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有没有方法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的优势,又简便易行解决问题?韩教授又开始了他的思索。
韩教授想到,神经的功能主要是靠冲动来传导,如果把中医针灸的方法、手法、力量通过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转换为神经冲动,就能在医师的指导下自己在家里操作。于是,在阐明针刺镇痛原理的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他发明了“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这种仪器能通过一个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用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释放出止痛物质。不用扎针,而达到针灸同样的效果,让它更加大众化,提高疗效,又节省时间。
和其他低脉冲的治疗仪相比,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它电刺激的参数得到量化(精确标明毫安培数),不仅解答了针灸不能定量的难题,在电刺激频率、强度等参数方面也更加确切。用于颅脑手术时,可使麻醉药品的用量减少45%,并使患者术中情况更稳定。只要把邮票大小的电极贴在穴位表面的皮肤上进行刺激,就能发挥与针灸类似的作用——这个随身听大小的盒子,震动了医学界。
除用于镇痛外,韩教授还将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用于为海洛因成瘾者戒毒脱瘾上,效果也非常显著。如今,在国内,甚至在国外,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的作用都已得到公认,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不仅被用于医院,也有了家庭便携式,方便人们在家里使用。
针刺镇痛,让止痛不再“头痛”
有调查发现,如今我国至少有1亿疼痛患者,在18~30岁人群中疼痛的发生率为7.6%,81岁以上的人群中疼痛的发生率高达40%。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约占六成。运用“韩氏”针刺镇痛法,可治疗急、慢性痛,包括体表痛、肌肉和骨关节痛,还能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多项研究表明,在外科手术中应用韩氏疼痛治疗仪输出的疏密波,可使麻醉药品用量减少40%~50%,在术后疼痛控制中应用,也可减少镇痛药用量50%以上。
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只需掌握一些常用的穴位,比如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足三里穴等。韩教授说,通过测定刺激产生脑啡肽的数量,他们发现刺激合谷穴产生的镇痛作用最强。
韩教授指出,针刺镇痛是用比较廉价、方便的方法来达到止痛的效果。与药物不同的是:(1)它主要是动用身体自身的镇痛力量,显著降低疼痛;(2)没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最后,韩教授强调,疼痛的原因很多,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应尽快去疼痛科就诊。在明确病因后,如果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效果仍然不好,应及时到医院疼痛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有痛早治,不要发展为严重的慢性疼痛。”这是韩教授最想通过本刊告诉广大读者的一句话。
编辑/谭翔
韩济生生理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WHO)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顾问。《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生理科学进展》名誉主编。曾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