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揭秘断食辟谷术

作者:佚名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张宇
  指导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张国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陈国伟
   军事经济学院营养食品研究所副教授 李晓莉
  
  我国古代有“辟谷术”,现代也有些人主张辟谷,认为辟谷有益于健康。最近,国外有研究机构称,每月至少禁食一天,患心脏病几率能降低40%!
  那么,当今的断食疗法,是对古老“辟谷术”的科学实践,还是对先人养生智慧的错误解读?本期特别策划,为您揭开心中的疑团。
  
  断食疗法,减少四成心脏病?
  
  2007年11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如果一个人每月至少有一次连续24小时的禁食,患心脏病几率能降低40%。
  
  欧美刮起“断食风”
  断食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的结论,是研究人员从对摩门教的研究中得出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专家们就发现,摩门教教徒患心脏病的几率比一般美国人低。犹他大学生物化学信息教授本杰明·霍恩领导的小组,在该教教徒集中的盐湖城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教规中有“每月禁食一天”的规定。霍恩认为,正是这条规定对减少心脏病起了很大作用。
  1994~2002年,霍恩对4600名64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过调查,发现摩门教徒有心血管狭窄症状的人比其他人少得多。其后,他在2004~2006年对515名64岁以上接受X线血管透视的人进行对比,发现凡每月至少禁食一天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比不禁食的人低40%。
  在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科研会议上,霍恩的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尽管霍恩表示,这一研究成果还需做更大范围的抽样调查,才能得出最后结论。但饱受心脏病困扰的欧美民众已经等不及了,欧美各国很快刮起一股“断食风”。一些人每隔一段日子,便断食一段时间,有的不吃晚饭,有的几天不吃食物,停食期间只喝矿泉水或纯净水。
  消息传到中国,很多人也跃跃欲试,他们认为,断食疗法与中国古代的辟谷术如出一辙,是古代养生智慧与现代医学发现的完美结合,完全值得推崇。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仅靠每月禁食一天,真的就能将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40%?
  
  专家:断食预防心脏病——证据不足
  究竟通过禁食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记者就此采访了本刊编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陈国伟教授。陈教授说,迄今为止,尚无循证医学依据证实上述研究结果。他认为,每月禁食一天就能降低心脏病几率达40%,可能性不大。若真有如此好的预防效果,防治心血管疾病不是变得太容易了吗?
  禁食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04年,国内曾有一位志愿者在媒体监督下做过禁食体验。记者找到了禁食过程中留下的检验结果,显示其在禁食期间最低血糖为2.0毫摩尔/升(正常值为3.89~6.1毫摩尔/升),血钾为2.14毫摩尔/升(正常值为3.6~5.4毫摩尔/升),肝功、肾功多项指标也出现异常。
  陈国伟教授指出,上述数据表明,禁食者机体己处于严重低血糖和低血钾状态。低血钾有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突然死亡。而葡萄糖是大脑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对脑供能绝对不利,只要血糖<2.8毫摩尔/升就可出现低血糖所致脑功能障碍症状,轻者可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头晕、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和出汗,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昏迷,若不及时补充葡萄糖可导致死亡或遗留中枢神经永久性损伤。
  因此,陈国伟教授特别提醒读者,体质衰弱、重要脏器(如心、脑、肝、肾)有损伤者更不宜采用断食疗法。若为了达到减肥或防治高血压、冠心病之目的,还是主张均衡饮食,饮食清淡,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和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把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保持在18.5~25之间。若能持之以恒,则比断食疗法更为可取。
  
  周末断食,只为排毒
  
  近来,随着“断食疗法”在欧美的兴起,在国内一些白领女性当中也悄然刮起“周末断食”风——每到周六,她们的食谱就只有一杯白开水,最多喝点蔬果汁,绝对不吃任何固体食物,以达到清肠胃、排毒的效果。排毒,成为人们断食的又一个理由,古老的辟谷术似乎又在摩登女郎们身上“焕发了生命力”。
  
  断食只为排毒
  据了解,“周末断食法”是由日本传入,目前在白领圈子里受到追捧,但实践者主要是女性。
  2007年6月,在广州一家外企任策划部经理的刘小姐开始尝试“周末断食法”。她的周末食谱是:周五晚餐只喝一碗汤。周六开始断食,早餐一杯白开水,午餐一瓶酸奶,晚餐是一杯白开水或是一杯自制鲜榨果汁。为了避免晚上肚子饿,她总是早早就休息了。如果周日还能忍受饥饿,她还会沿袭周六的食谱。当问到身体对这种饮食方法有没有什么感觉时,刘小姐坦言,也没有什么异常,跟以往并没有多大差别。
  “周末断食族”认为,人们平时吃进去的食物,在维持人体机能、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废物,它们虽然每天都以粪便、尿、汗等形式排出,但总有一些残渣排不干净,藏在身体的各处,容易形成毒素,成为致病的根源。断食,同时多喝水,无疑是清除体内“垃圾”的最好方法。因为肠胃定时蠕动,喝进去的水也会随之蠕动,将胃肠内“沟沟坎坎”的地方冲洗干净。若不按时清理,任其堆积腐化,便会产生毒素,变成慢性病的“工厂”,引起感冒、头痛,乃至高血压、癌症等。
  
  断食,当心“排毒”不成反“制毒”
  听起来,断食排毒的理由还颇为充分。那么,断食者的体内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定期断食真的能够排毒防病吗?对此,军事经济学院营养食品研究所的李晓莉副教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李副教授指出,断食疗法或者极低热量饮食对身体健康的伤害超乎人们的想象。事实上,不少人因断食或者极低热量饮食而缺水、休克,或者导致急性肾衰竭,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因此,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李副教授说,如果断食是为了排毒,结果可能会让断食者失望,因为那可能得到恰恰相反的效果。断食之后,身体必定会燃烧体内的脂肪来补充能量所需,但是在过度消耗脂肪组织后,更可能将长期以来累积储藏于脂肪中的脂溶性毒素,如农药、戴奥辛、多氯联苯等再度释出,使身体再度中毒。另外,胆汁在绝食时无法分泌排出,更可能加重毒素的伤害。
  李副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人体饥饿时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平时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脂肪约占能量来源的85%以上。人在饥饿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此时脂酸和酮体成为大脑、心肌、骨骼肌和肾皮质的重要燃料。而血中酮体升高,容易出现酮酸血症,导致酸中毒。
  长时间不进食,体内会缺乏能量和蛋白质,皮下脂肪和骨骼肌逐渐消耗,甚至连心、肾、胃肠道等器官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此外,各种内分泌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功能低下,长此以往内分泌会有失调的可能。
  除此以外,最值得断食者警惕的是发生猝死的危险。断食疗法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突发性心律不齐,引发心脏麻痹致死。断食者由于饮食热量不足及饥饿,铜、钾、镁等元素不平衡,加上交感神经亢进及心肌细胞纤维萎缩,缺乏肝糖原,以致无法代谢肾上腺素,一旦有压力发生,则很容易导致心律不齐。
  李副教授告诫读者,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维持体重最基本的措施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及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指一日三餐按时适量,饮食结构适当,荤素搭配适当,不暴饮暴食。为了减肥而不吃早餐,或者只吃蔬菜水果、不吃米饭等,都是错误的。对于希望排除体内毒素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有排毒功能的食物,比如海带、绿豆、猪血、魔芋、葡萄、黑木耳和菌类食物、苹果、草莓、红色和紫色蔬菜及酸奶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清除体内“垃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