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老年高血压治疗新方法

作者:陈国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3月31日,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ACC)年会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以吲达帕胺缓释片(纳催利缓释片)为基础,必要时加用培哚普利(雅施达)的降压方案,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分别达21%和39%,并显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衰64%,降低心血管事件34%,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
  看过这则消息后,很多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种服药方案是否又适合自己?
  
  其实,吲达帕胺缓释剂(纳催利缓释剂)和美利巴、寿比山属一类药物,只是它是缓释剂型,具有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而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口服利尿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钠、钾、氯和水排泄增加,但其化学结构与常用的利尿药噻嗪类不同。
  吲达帕胺缓释剂的降压原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与钠耗竭有关,也有人认为本药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刺激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类物质,降低对血管加压胺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降压。由于本药对血脂、血糖影响不大,利尿作用微弱,降压作用温和,故较适合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常规剂量缓释剂型为1.5毫克,每日1次;普通剂型为2.5毫克,每日1次。
  值得注意的是,本药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低血钾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烦躁、情绪不稳、便秘、疲倦、腹胀等。因此,要经常检查血钾、钠,一旦降低应及时补充。此外,本药也可能影响男性性功能。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对于单独使用吲达帕胺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应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而本次研究就加用了培哚普利(雅施达)。
  培哚普利(雅施达)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此外,还通过减少缓激肽降解,从而达到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本药属于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口服后4~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作用。
  培哚普利(雅施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防治。常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视病情可增加到8毫克,每日1次。对本药过敏、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患者应禁用。另外,本药也尽量不与潴钾利尿药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研究表明,吲达帕胺与培哚普利联合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使用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上,同时发表了另一项研究,它是以另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贝那普利(洛丁新)和钙离子拮抗药氨氯地平(洛活喜)联合治疗,有欧美672个中心12940例高危高血压患者参与,结果证实,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贝那普利与培哚普利同属ACEI药物,因此,它们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良反应也较为相似。氨氯地平主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水肿、心悸等。
  由此可见,高血压治疗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的广泛开展,为高血压治疗最佳选择提供了新的证据。上述研究成果表明,ACEI与吲达帕胺联合,或ACEI与钙离子拮抗药联合,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高血压方法。当然,在临床应用中还是不能忘记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需要患者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编辑/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