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迎高考,要有平常心
作者:贺丹军 李 勇
为此,我吃不好、睡不香,有时候想起孩子的考试就惊出一身冷汗。而且在上班的时候也老想着孩子高考的事,担心他高考时因晕场、怯场而落榜,也因此脾气变得急躁多了。请问,我怎样做才能让我家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提起孩子的精神?孩子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考试时晕场、怯场?
——林曦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据门诊数据统计,有“高考心理症”的家长和考生几乎一样多,且比往年有所增加。
不少家长一直把孩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希望能最大程度减轻他们的压力。面对焦虑的孩子,他们往往在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觉得自己无法改善孩子的情绪,也无法替孩子去承受压力,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的情绪状态,并伴随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而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仅仅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和情绪,加大孩子的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家长调适好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只有自己把心态摆平,把家里的氛围调节好了,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迎考的环境,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挥正常水平。
平常心对待高考
随着高考的临近,由于期望过高,家长容易只盯着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他们一些其他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流露。很多家庭在这个阶段出现气氛紧张、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对高考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分夸大它的重要性。高考只是中学阶段的知识检验与总结,并不是“一考定终身”,成才的道路还很漫长,也有很多种方式。作为父母,自己首先不能陷入认识的误区,而应该疏导、鼓励孩子合理复习和休息,平静看待考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水平过高过低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复习迎考阶段,家长如果过分焦虑,会不知不觉地把紧张的情绪带给孩子,使他们成天处在高强度的精神压力之下,反而会使复习效率下降,影响发挥。家长应当像平常一样同孩子谈心聊天,不要刻意渲染高考的气氛。而要做到这一点,应注意以下“四忌”:
一忌制造紧张气氛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长情绪稳定、愉快,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孩子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当孩子某一次考试失利时家长千万不要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其实任何一次月考和模考不过是不同复习阶段的效果检测和查缺补漏而已,绝不等同于高考。考试成绩不理想,更需要家长用鼓励的语言去安慰孩子本已焦躁的心。
二忌目标不切实际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盲目攀比,为孩子制定他也许根本不能达到的高目标。面对高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伸手就可以达到的。这样的目标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产生望尘莫及的悲观与失望。
三忌经常唠叨,空泛说教家长不要反复说“要用功”、“争口气”、“就看你的了”等似叮嘱又带几分警告意味的话,或者是一番漫无边际的空泛说教。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朋友似地和孩子促膝谈心。
四忌事事代劳,关心过度家长往往认为,为了支持高考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甚至挤牙膏、倒洗脚水都要代劳。还有的家长复习陪读,学习陪坐,考试陪考。如此的关心与呵护,无形中给孩子制造了压力与烦躁。
良好心态应对晕场
至于学生在高考中应对晕场,最主要而有效的方式也是调整好心态。考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自己。考生应不断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树立必胜信心是防止晕场的有力保证。正确的心态是:“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 考生既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竞争,也不能过分强调这种竞争,更不能把考试视为“下赌注”。
另外,在最后几天时间要注意调节生物钟,多到室外散散步、打打球,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怯场时应学会转移注意力
有些考生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出现怯场,表现为心跳加快、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腹泻气喘、尿频、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等,遇到这些情况的处理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具体做法如下:
(1)握紧拳头,一紧一松,体验紧张松弛的感觉,这样既可以转移注意力又可让自己有所放松;(2)暂停答题,闭上眼睛,深呼吸,意念“停”、“放松”;(3)重新审读卷面,规划答题时间与技巧,进而保持临危不乱。
另外,可以来点“阿Q精神”,即遇到困难时,安慰自己:自己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考完一门就应像扔掉一个包袱一样忘掉它,积极准备下场考试。
编辑/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