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骨折自救 固定患处莫乱动

作者:刘忠军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发现,灾民受伤比例最大的是骨折。而且,灾难发生时,由于外伤和骨伤患者数量较大,出现了外伤药物严重短缺及匮乏的问题。因此,在药物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一些必要的自救、简易治疗和科学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肢体受伤后,受伤部位的制动和保护最为关键。因为骨折局部会由于异常活动而引发邻近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损伤,特别要注意避免血管和神经的继发性损伤。至于处理方法则因骨折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肢骨折
  
  可就地寻找木板、木棍、树枝等物,与伤肢绑在一起,起到夹板固定的作用,这样可以控制骨折断端成角畸形,同时可消除局部的异常活动。另外,伤肢应尽量抬高一些,避免下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脊柱骨折
  
  若颈椎、胸椎或腰椎受伤,一定要避免躯干的屈曲。特别是在搬运伤员时,一定要有人用手托起背部,使伤员的躯干始终呈一条直线。那种常见的一人用双手抓住伤员腋下,另一人用双手抓住伤员两只小腿的搬运法,千万不要用于脊柱受伤者。因为那样极有可能造成因脊柱弯曲而导致的脊髓损伤,使伤员出现瘫痪。
  另外,压在肢体上的重物会造成神经和肌肉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水肿、坏死。肌肉坏死后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故应尽早设法移除。开放的伤口会造成失血过多及感染,也应尽早予以清创、包扎。
  在肢体创伤或骨折的护理方面应注意两点:一要注意察看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如下肢受伤后若足部皮肤苍白及发凉,表明伤肢血液循环障碍,须马上处理;二要在受伤肢体固定制动的情况下作一些必要的活动。如下肢受伤用夹板绑扎固定后,应鼓励伤员多做足部屈伸及肌肉收缩运动,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水肿,同时避免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