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寻找道地药材(之二)——四大怀药

作者:王 豪




  “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通过2008年第6期“寻找道地药材”的介绍,相信您对药材道地性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我国到底有哪些著名的道地药材呢?本期,我们就为您介绍道地药材中久负盛名的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是指古怀庆府所盛产的四种药材——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这里独有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性和极高的保健价值,历史上不仅有贡品之荣,而且被历代中药典籍所称道。
  
  古怀川传奇
  
  古怀庆府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境内,包括今河南省的博爱、武陟、温县和沁阳等地。这里北依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世称“三百里怀川”。而“怀”贯地名之始终,或许取的就是太行与黄河的怀抱之意。
  “三百里怀川”汇聚了黄河上游各个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土壤营养,又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下来的大量微量元素,加上太行山的蔽护,集山之阳与水之阴于一体,土地疏松肥沃、排水快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具备“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的气候环境,最适宜山药、地黄、牛膝等蓄根类药材的生长;菊花虽以花瓣入药,但其生长环境也与怀川的气候与地理环境相吻合。
  相传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身患重病,为医治疾病,他带领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广走民间。在一个秋高气爽、晨气沁脾的季节,神农氏一行来到怀川时,看到绿叶如盖、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色和秀丽奇绝的灵山(今之神农山)风光,大发感叹:“真乃神仙福地,药山矣!”遂在此辨五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终得四样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愈。又令山、地、牛、菊四官护值,因人而得名“山药、地黄、牛膝、菊花”。这也就是后人所传四大怀药的最早起源。传说是美丽的,在焦作境内沁阳神农坛风景区的老君洼一带,至今还保留有“山药沟”、“地黄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古地名……
  
  一方水土,造就四味妙药
  
  自古以来,中医药界就有“非地道药材,就没有中医”之说,孙思邈《千金药方》云:“用药必依本土。”而怀庆府所产的怀药以其独具的确切疗效为历代医家所看重。《神农本草经》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宋《图经本草》载:“牛膝生河内山谷……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真。”宋代医学家苏颂曰:“菊花处处有之,以覃地为佳。”《本草纲目》记载:“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 《本草从新》曰:“地黄以怀庆肥大而短、糯体细皮、菊花心者佳。”
  有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一直到清代,“怀药”都被列为皇封贡品,岁岁征收。历代统治者征收怀药贡品时,大都指地道名,即非要留驾庄和大道寺地黄、大郎寨山药、皇甫村菊花和小庙后牛膝不可。清时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曾写诗赞誉:“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最为真实地描绘了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画面。
  而怀药一旦离开了怀川这片沃土,药性便大打折扣。日寇侵华期间,曾把怀药主产区焦作武陟的土壤运回国内研究,化验后重新配制土壤试种怀药,结果以失败告终。上世纪20年代,温县许召兰等人先后从山西太谷引进高产山药回本地种植,时间一久,太谷山药反而失去了原来的品性。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为缓解怀药产销矛盾,曾经向18个省区引种怀地黄、怀山药,结果引种后品种退化,药性大减,不得不反复来焦作引种。
  即便是在焦作本土,所有的药农也都知道,怀地黄种植一茬后,土地至少需要八年才能复种,而怀山药也最少五年不能重茬。可以说,正是这一方水土的神奇,才造就了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不同于其他非道地品种的疗效,这也是为什么这几种药材必选怀药的道理。
  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