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动脉瘤,直径超过3厘米就应手术
作者:孙 蓬 周宁人
注重生活方式,控制易患因子
原来,王学军老人一直有高血压, 10年前检查发现腹主动脉上长了个瘤子,由于惧怕手术,他一直拖着。十年来,王学军老人虽然一直在小心地控制血压,但因没有定时到医院检查或自测,无法得知血压是否真正得到了控制,结果瘤子越长越大,差点要了老命。
包括高血压在内的 “8高1低” 是导致动脉瘤的罪魁祸首。这“8高”是指由于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引起的高尿酸、高肌酐;由于过量脂肪摄入引发的血脂异常;由于糖的过分摄入引起的糖尿病,此外还有功能性方面的年龄高、血压高、血液黏稠度高、精神压力高。而“1低”则是“运动低”——运动少,代谢得少。
因此,预防动脉瘤首先要控制易患因子:如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患有血脂异常症则要进行调脂治疗,使总胆固醇控制在6.0mmol/L以下,甘油三酯控制在2.2 mmol/L以下;患有糖尿病,应坚持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 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进食过多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的食物;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提倡不吸烟、少饮酒;适当运动,每天最好运动半小时,提倡散步、打太极拳等,但不宜做剧烈活动,因为剧烈运动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高,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强。有研究认为,吸氧能显著提高人体血氧饱和度,及时纠正缺氧,能预防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定期吸氧,还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早期发现,及时手术
不少患者自己长了瘤子并不知情,甚至瘤子发生破裂也不警觉,而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动脉瘤并加以治疗,其后果不堪设想。
一般由于动脉瘤所在部位的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症状。如果动脉瘤出现于四肢,那么患肢远端动脉供血不足,若瘤体较大,压迫附近神经、静脉,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静脉曲张、肿胀;如果是颈动脉瘤,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压迫邻近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及霍纳综合征(第七颈椎至第一胸椎椎体旁沟的交感神经受损,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发汗减少),沿动脉行径可以摸到有圆形或梭形肿块,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膨胀性搏动,触及细震颤,压迫动脉近端,肿块会缩小,搏动、震颤消失。当然,查找动脉瘤的理想方法是进行腹部B超,“三高”人群如出现不适要及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以前有研究认为,直径大于5厘米的瘤子一定要进行手术,后来发展到4厘米,而现在认为直径在3厘米以上,年复查直径增加大于1厘米的患者一定要进行手术。瘤子的危险程度关键在于增长速度,即使再小的动脉瘤,如果任其“疯长”,几个月内就有可能破裂,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是“阻击”动脉瘤,血管变“通途”的关键。
编辑/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