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疏风散热桑菊饮

作者:耿俊英 任天池




  桑菊饮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中医临床治疗感冒咳嗽常用的方剂之一,是闻名已久的名方。
  [方药]甘草、菊花、薄荷各3克,连翘、杏仁、桔梗、芦根各6克,桑叶8克。
  [功能]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表现为咳嗽,身微热,口微渴。
  
  [加减]
  1 若咳嗽、气粗似喘者,可酌加石膏、知母等。
  2 若口渴明显者,可酌加天花粉、沙参等。
  3 若咳嗽痰多、色黄,咯吐不利者,可酌加黄芩、瓜蒌、贝母等。
  4 若伴有咽喉干痛者可酌加银花、牛蒡子、玄参、板蓝根等。
  5 若伴有恶寒、无汗、头痛者可酌加紫苏叶、荆芥、豆豉、葱白等。
  (注:具体用药剂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由医师酌情加减)
  
  [注意事项]
  1 本方药材质地轻清,气味芳香轻宣,不宜久煎。
  2 风寒咳嗽不宜用。吴鞠通认为,温热邪气是从口鼻而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桑菊饮治疗的咳嗽是风热邪气损伤肺络而引起的,发病初期临床以咳嗽为主。感伤邪气较轻,所以身热、口渴,其病在肺部,病性属热,病变为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津液不布,以咽痒发紧、咳嗽痰少、口渴咽干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以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为基本原则。方中用桑叶、菊花、薄荷疏散上焦风热;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连翘清热降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又与桔梗相配能清利咽喉。本方临床常用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风热犯肺,以咳嗽为主,身热、口渴者较为适宜。
  历史上,与桑菊饮作用相近的还有“杏苏散”和“银翘散”两方。
  杏苏散 方药为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桑菊饮与杏苏散二方均有散风、宣肺、止咳的作用,均为治疗伤风感冒咳嗽的常用方剂。但桑菊饮治疗的症候是由于感伤风热邪气而致,而杏苏散治疗的症候是由于感伤风寒邪气而成,二者症候性质有寒热的本质不同。桑菊饮方药性质属于辛凉,功能疏散风热,而杏苏散属于辛温,功能散寒解表。在方药性质,功能及主治症候等方面二者均有本质的不同,临床应用必须加以区别,不可混淆。
  银翘散 方药为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桑菊饮与银翘散二方均为辛凉解表的方剂,都有疏散风热的功能。桑菊饮宣肺止咳作用较好,而银翘散清热解毒透表作用较强。桑菊饮辛凉性质较弱,为辛凉轻剂,用于风温初起,风热较轻,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症者。银翘散为辛凉平剂,其辛凉性质较强,透表力亦强,且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温病初起,风热较重,以发热、咽痛为主症者。
  
  编辑 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