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鸡、鸭、鹅禽肉营养大比拼
作者:李晓莉
鸡肉温补似良药
常言说“雄鸡一唱天下白”,研讨会上雄鸡也是当仁不让,第一个发言:“鸡是人类最先饲养也是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对人类贡献最大。鸡肉性温味甘,能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强筋健骨、活血调经,对虚劳、消瘦、水肿、病后虚弱、久病体虚、健康调理、产妇补养等效果显著。鸡肉当然最有营养。”一旁的营养专家证实说,研究鸡肉的营养价值发现,除了鸡皮、鸡油含脂肪量高之外,其他部位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加上鸡肉含蛋白质丰富,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营养条件。
鸡肉性温,并不能简单地说它燥火,要因人而异。对身体有“火”,经常表现出长热毒疖肿的人来说,常吃鸡无疑火上加油。但是对于久病体虚的人以及孩子、年老体弱者而言,温补的鸡肉却似一剂良药。
营养专家还说,民间认为感冒不能吃鸡、吃鸡会加重病情的说法也不准确。从中医的角度讲,鸡肉属热性,凡外感发热、火郁痰湿、热毒疖肿者,不宜食用。所以,不是感冒就不能吃鸡,而是当感冒出现发热症状时,才不能吃鸡。
听到专家的证词,雄鸡满意地坐下。
喝汤要喝“老鸭汤”
戴着眼镜、夹着厚厚一本书的老鸭上场了。它一开口便引经据典——“《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这是说我治病的能力。中医学家早已证实,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镇惊、清热健脾、治虚弱浮肿,还能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现代研究发现,我的营养价值很高,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嘿嘿,我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鲜美。鸭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鸭肉味美。老鸭肉的含氮浸出物较幼鸭肉多,野鸭肉含氮浸出物更多,因此,老鸭汤比幼鸭汤鲜美,野鸭滋味更比老鸭好。”
老鸭的一席话激活了研讨会的气氛。有人说道,鸭肉性寒,月经期间不宜吃,特别是本身有痛经的人,月经期间更不能吃鸭肉。老鸭一听,有些语塞。一位中医师微微笑道:“其实,这也是对鸭肉的一种误解。中医认为,引起痛经的原因有气滞血淤、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证。鸭肉性寒,只有寒凝胞宫引起的寒性痛经的人才不宜食用,而其他原因引起的痛经都是可以食用的,特别是气血虚弱引起的痛经患者食用鸭肉不仅无害,反而有益。当然,鉴于鸭肉性寒,凡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经、慢性肠炎者应少食。”中医师的话迎来阵阵掌声,老鸭更是激动地上前拥抱中医师……
益气补虚有鹅肉
喧闹中,胖鹅迈着沉稳的步子走上前来,一开口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2002年,鹅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鹅肉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胖鹅接着说道:“科学家研究发现,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从生物学价值上来看,鹅肉是全价蛋白质、优质蛋白质。鹅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多为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均超过其他肉类,对人体健康有利。中医认为,鹅肉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等作用,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鹅肉还可补虚益气,暖胃生津,凡经常口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者,可常喝鹅汤、吃鹅肉,这样既可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又可控制病情发展,还可治疗和预防咳嗽,尤其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老年浮肿、肺气肿、哮喘痰壅有良效。特别适合在冬季进补。”
说到这里,胖鹅话锋一转:“但是,鹅肉也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湿热内蕴、皮肤病、淋巴结核、痈肿疗疮等患者最好还是离我远点。”
三位代表说完。但究竟谁最有营养,似乎还是没有结论。这时,研讨会主席发言了:“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肉食健康榜上只列出3种健康肉,那就是鹅肉、鸭肉和鸡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鹅肉和鸭肉的化学结构很接近橄榄油,对心脏健康有益,鸡肉则是公认的“蛋白质最佳来源”之一,三者营养价值都不逊色,关键是应该用对合适的人。“三位一听,欣然一笑。各自散去……”
(在比较了鸡肉、鸭肉、鹅肉的营养价值以后,接下来,就该讨论鸡蛋、鸭蛋、鹅蛋哪种更有营养了。有兴趣吗?且听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