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特色永久的美食

作者:罗 宋




  时值隆冬,朋友邀我去闵行路181号的“塞外香炉”小酌。说实话,看见门口那幅经典对联“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时,心里真有点惭愧的感觉。活到六十多岁,跟毛驴有关的只吃过五香驴肉。待到服务生拿出一本菜谱,看见凉菜、热炒、煲仔、汤、点心,“驴字号”竟有一百多道:精拌驴皮、酱驴口条、竹香烤驴肉、金牌驴唇……还有驴肉火锅以及“驴三宝”。总之,从头吃到腿,包括心、肝、肚、大肠、小肠、驴脸、驴耳、驴臀,更无论各部位的肉,甚至驴肉火烧、驴肉水饺蒸饺、驴肉面、驴肉皮蛋羹等点心,自然还少不了驴皮驴骨汤,真是一套“全驴宴”了。这么多驴菜驴点,价钱还不贵。食全食美,性价比又高,生意果然很好。老板喜滋滋地告诉我,这是第三家连锁店了,另两家在天津。他是生在上海的本地人,三岁跟爷娘去天津。如今见到特色店开得这么红火,真开心。
  是啊,特色就是餐饮的生命。上海四万三千家餐馆,分类也有几十种。同样一家馆子,同类型的馆子,为什么有的开得好,有的开不好,除了地段、经营能力和水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特色。特色倒不一定是怪,并非越怪越好。有的餐馆经营的菜、点很普通,但很有水准,这就是特色。譬如红烧肉大家都会做,而做得好,好得令大家不忘记的也就是这么几家:小南国、新吉士、圆苑、老洋房,耳熟能详。而且,这几家中,还各有各的特色。有的糯一点,有的酥一点,有的皮特别好吃,还有的酒香扑鼻。还有白斩鸡,小绍兴当然是头牌,但振鼎鸡也不错呀。还有一家馆子的葱油鸡恁地了得。切好一盘,看看没什么“花头”,但一蘸佐料,马上好吃得不得了,好像是中国的“锅文化”和外国的“盘文化”的奇妙结合。可见,好吃是硬道理。
  不断创新是特色的生命线,这就需要厨师有创造性思维。几年前,绍兴饭店开出时,就以上海人似曾相识、却又难以吃到原汁原味的绍兴家常菜赢得了一片喝彩。中国烹饪大师周瑞兴不以此为满足,他将孔乙己吃惯的茴香豆来一个保留概念,但脱胎换骨的变化。即是将豆子用高压锅压酥,并去咸加糖,结果新豆特别好吃。他还将梅干菜烧肉装在“航船(乌篷船)”上,并用来夹饼,当然也大受欢迎。
  不久前,我有幸参加用美国农产品做中国年夜饭比赛的评委。入围的三十道菜,真是争奇斗艳,精彩纷呈。这个赛题本来就是中西合璧的创新。得头名状元(至尊金奖)的王妙生是雨花大酒店选手,他的“泰式烧汁铁板蟹”,用阿拉斯加王蟹为主料,以洋葱圈和青、红椒圈为配料,而三花淡奶、咖喱、椰浆和沙司则是调料。王蟹斩断后,上浆油炸,放在铁板上加热,然后将各种调料调成的芡汁,淋在蟹上而成。这些要素分开都没什么特别,但组合在一起就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样肯动脑筋,做成味美、气氛又佳的菜肴的大厨,能有去美国考察的奖励,不是太应该了吗?
  特色创新,才有永远的美食。真希望许许多多的老板仔细想想这个道理,下次让我吃点真正好吃的东西,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