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腊肉

作者:周 越




  
  从警18年,每当遇到处理平民百姓和弱势群体的事我总是多一份同情和关爱,从大道理上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体现,其实也是对我自己二十多年前弱势贫困生活的慰藉。就好像现在生活条件都这样好了,各种新鲜时令、反季节食品蔬菜琳琅满目,而我对腊肉仍情有独钟一样。
  25年前,我从村(当时叫大队)戴帽子初中以优异成绩考取县第一中学,接到通知书,少喜多忧,我们家兄弟姐妹多,父母亲常年有病,好不容易东挪西借凑齐学费,总算勉强入学。在学校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渠南学生吃米粥米饭,我们只能吃山芋干和大麦糁子等杂粮。同村和我一起考取到高中的两个同学父亲都是村里的主要领导,生活条件比较好,家里时常带一些鱼肉禽蛋之类的东西给他们。特别是每年春学期开学,他们总会从家里带一些春节前腌制的腊肉到学校,放到饭盒里蒸吃。每次吃饭的时候,他们两人都喊我,我总是借口不去或是不和他们一起走,因为我们家每年春节买肉都很少,不要说有多余的腌腊肉了。偶尔一两次在他们再三相邀下去了,也不好意思多吃,拣一两片他们不愿吃的肥的,后来再把蒸渗出来的油汤倒一点拌饭,真香啊!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腌制点腊肉就好了。现在不管吃什么样的菜也没有那么香。至今想起那腊肉和油汤的香味,嘴里不免还生出许多口水来。
  我现在的家就住在县城最大的菜场旁边,出门就是菜场,什么新鲜的食品、蔬菜都能买到,可是我每年春节前都会买一些五花肉腌制腊肉。尽管妻子每次都向我灌输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食用多了会致癌的常识,但我依然我行我素。不仅如此,饭桌上我还竭力向妻子和女儿推荐说:“吃吃看,香得不得了。”妻子到底是过过穷日子的同龄人,有时伸筷子夹几片,女儿就不给面子了:“爸,我想说句话,说错了你不许吼(我平常发脾气声音大)。”我点点头,她说:“现在都追求小康生活、营养用餐了,你还天天逼我们吃咸肉(腊肉的别称)太老土了。”我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只能理解为这又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盲区。
  孩子说的话对错我们暂不作评判,对我们成人来说,忘记过去就是忘本,就是背叛。我们时常遇到这样的场面,老百姓带着一包南京烟来敬给我们,有时只是想让我们帮他说句公道话,可是有的人就是做不到,甚至对他们递过来的烟不屑一顾,自己同时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高档烟叼到嘴上,老百姓一脸的尴尬无奈每每让我良心受到震憾。殊不知这一包烟是十多斤大米的价格、老百姓一星期的口粮、几个月的水电费、小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用品费,他们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抽过这样一包烟。我从来不让老百姓带着委屈和希望而来,再带着委屈和失望而回,这不仅是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来做的,我无法否认其中还夹杂着我对腊肉的情结和对那个年代的铭心刻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