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香肠.咸猪脚.啤酒尸体
作者:唐黎标
比起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美食国,德国人在吃上似乎单调许多。他们的菜谱几乎“周”而复始,少有变化。用“大块吃肉、大碗筛酒”这句形容英雄豪爽举止的话来描述德国人的饮食,似乎比较贴切。德国人尤其偏爱猪肉。据统计,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六十多公斤,高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一道德国菜是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肉,有时甚至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及火腿。那炖得烂熟的一整只猪腿,令人望而生畏,德国人却可以面不改色一个人吃掉。
然而,德国人的“大块吃肉”中,也有食不厌精者——香肠就是德国食物里的精华。
德国人做香肠可谓一绝:以上等鲜肉灌好的香肠,或烟熏,或风干,然后,任由烹饪好手煎、烤、蒸、煮、炸。德国香肠花样之多,滋味之鲜,品质之高,恐怕是其他各国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德国无论哪个城镇的超级市场里,透明的玻璃肉食柜里,香肠琳琅满目。黑的、白的、红的、褐的,从玲珑小巧的,到超级巨无霸,形态各异,常常让你挑花了眼。
夏天,遍布于城市各居民区的露天市场里,烤香肠的香味总是诱使人闻而止步。无论什么时候,摊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卖家则麻利地炸香肠、切面包、夹香肠、倒芥末,旋即反蘸着黄色芥末酱的香喷喷的“热狗”送到你的手上。即便是最普通的餐馆,香肠的种类也多得让你无所适从。
法兰克福香肠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味美,而且脂肪含量低;慕尼黑小香肠用小牛肉灌装,煮熟后蘸上芥末酱,那香味真是入口难忘。德国东南部纽伦堡的“香肠屋”更是闻名遐迩,非亲自去品尝而不足以解馋。这家“香肠屋”的外表并无惊人之处,传统的深褐色尖尖的屋顶、白色的屋身,朴实的烟囱吐着缕缕炊烟,让人感到家的温馨。只卖一种香肠是这家“香肠屋”的特色。这是一种白色香肠,只有4寸长,粗细如人的中指。烹饪方式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把它放在火上烤成淡褐色;另一种是把它放在用猪骨头熬成的汤里同吃。这种香肠半打的售价是4欧元,一打7欧元。烤好的香肠,里外都很脆,富有弹性,味道极鲜,令人难忘;汤里煮的香肠呢,则截成一段一段的,白白的,滑嫩适口,就着鲜骨头汤吞食下肚,真是爽极了。最绝的是,它一点儿也不腻。“香肠屋”是上店下厂式的,餐馆底层的地窖用来制作香肠,现做现卖,很新鲜。据称平均每天能卖出五六千条香肠。
当局对香肠制造业的管制相当严厉。依法例规定,香肠不准搀杂面粉、色素、骨头和防腐剂,而且制造名牌香肠的厂家需经过当地政府授权。授权的企业数量很少,以免损害香肠的质量。这也是德国香肠独占鳌头、享誉世界的重要原因吧。
正巧与大块吃肉相匹配,德国人还爱大碗喝酒,但不是中国人爱喝的白酒。啤酒是德国的“国饮”。德文中甚至衍生出不少与啤酒有关的词汇。如:啤酒帐篷、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楼和地下啤酒屋等。在德国住久了,还会听到人们赞美那些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不慌不忙的人“真有些啤酒冷淡”;那些喝多了躺在路边人的则被称为“啤酒尸体”。
德国人说慕尼黑啤酒节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节日,每年从9月中旬后一个星期六开始,到10月第一个星期日结束。这已成为一百多年来的传统。慕尼黑啤酒节在欧洲享有盛名,每年有600万德国各州和其它欧洲国家的游客慕名而去。啤酒节期间是慕尼黑的旅游旺季,给巴伐利亚洲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星期六开幕这天上午,酒商们一定率领全家老小以及酒店伙计,盛装乘坐豪华马车招摇穿过市区进入“特里西”草坪。久而久之,这便成了开幕式前的游行,各户都争相把马车打扮得漂亮夸张,酒桶上装饰着鲜花花环,络绎驶进广场。穿着节日盛装的妇女们在车上举着大啤酒杯。频频向观众致意。人们可以随意前去品尝她们手中的啤酒。身着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市民们,乘坐着显现本地区古老风俗的模型车,缓缓驶过市中心,吸引了无数游客。
中午时分,在观众的簇拥下,慕尼黑市长和巴伐利亚州州长来到草坪的一个大酒棚,棚中早已准备好了一个可盛200升啤酒的大酒桶。11点50分左右,乐队奏起《畅饮曲》,市长便用大木槌把一个铜制水龙头打入酒桶。这地恰好12点整。市长把龙头一旋,刹那间,黄澄澄的啤酒哗哗地流进一只1升的啤酒杯,杯中溢出白色的气泡。参加开幕式的人马上齐声高呼:“开桶喽!”场上鸣礼炮12响,市长把第一杯酒递给巴伐利亚州州长,然后自己斟上一杯,与欢庆者同饮。由此,啤酒节正式开始。
各啤酒厂出资在草坪上拾建的大酒棚风格迥异。酒棚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搭建。每个大棚能容纳5000~7000人。每个大棚中央的高台上,都有一班头戴插着羽毛的毡帽、身穿皮裤的巴伐利亚乐手演奏当地的乐曲。最大的棚子足有1万多平米,拱形的顶棚上绘着各种图案,挂着无数花环,棚子里是清一色的长条木桌木凳,十分简陋。酒客们不分贵贱尊卑,都坐着条凳,依着木桌,啃着咸面包举杯豪饮。他们边饮边聊,到处欢声笑语,兴之所至,更有翩翩起舞者。放眼望去,偌大的空间里,似乎全是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人群,人人都把烦恼留在了大酒棚之外,至少是暂时的忘却。那千人共饮的壮观场面堪称世界奇观。来这里喝啤酒,无论男女老少,一律用1升杯,每杯连小费10马克。德国式的厚底玻璃杯本身就有1斤重,再加上一升啤酒的重量,体弱者只能用双手捧着喝。但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巴伐利亚胖女人,却能手持10杯啤酒往来穿梭于餐桌之间而毫不疲倦。下酒的除了咸面包外,还有烤鸡、烤肠或猪肘供应。据说,在短短16天里,啤酒大棚竟能消耗掉500万升啤酒,3万只烤猪肘,70万根烤肠!
大棚一共有7个,加上较小的,总共有上百个。周围还有许多游乐场所,棚内安装了各种游艺设施,供游人们娱乐,使啤酒节形成一座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城中之城”。
慕尼黑啤酒节始于1810年9月19日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王子(后来成为路德维希国王一世)与特丽丝公主的婚礼。当时的庆祝活动中,招待来宾的食品是巴伐利亚啤酒、小牛肉、香肠和椒盐卷饼等特产。自那以后,每年举行啤酒节就成为民间的一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