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彝家美食粉肠
作者:普显宏
小时候有没有吃过粉肠这种东西已经记不得了,粉肠这种佳肴给我些印象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年待我从学校放寒假回到小山村,正是农历腊月,离春节已经没几天了,那几天,村中几乎天天都有人在杀年猪。因为冬季猪食菜难找,米糠也喂得所剩无几,家家都像凑热闹似的就把年猪给杀了。到了正月才杀的猪,那肉是腌不住的,一挂出来就招惹蝇蛆。吃杀猪饭是乡下人的一道风景,人家杀翻猪煮好饭来叫吃杀猪饭的时候,见到我这位读书的也在家里,就把我也一同叫去吃杀猪饭,我也就在杀猪饭的筵席上吃到了粉肠这种东西,觉得好吃,也就对它有了一些印象。
其实,粉肠就是煮过的猪小肠,切成一寸长一截一截的,盛在碗里,颜色呈灰褐色,无油无盐无汤,须挟了来蘸酱油辣椒水,挟一块咬在嘴里,感觉又鲜又嫩。其嫩的程度与刚从沸水中捞出的鱼差不多,但感觉又完全不同,吃着还有些油水,味道十分的奇特美妙,但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就不甚清楚。那时我对杀猪饭上的这道菜不甚了解,总以为是杀猪时耽误了时间,来不及煮肉,所以才把猪肠子煮一下捞出来临时凑一道菜,其实错矣!粉肠是只有在杀猪时才能吃到的一道特色菜,在我们那一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到的,有些村子的人吃,有的村子杀猪时不做这道菜,你想吃也就不一定吃得到。但只要你做出来,我想还是会有人吃的。所以,粉肠这道菜就是在我们这里也有些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吃杀猪饭的时候,它绝对是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
在我的印象里,大凡美食都是要讲究一点烹调技法,有着一些复杂工艺或以名贵原料相辅才能成大器的,但粉肠却不是这样,想吃粉肠特别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不麻烦。其实粉肠就是取连接猪胃的那一节小肠少许加工而成的。在我们滇中高原,杀年猪多在清晨,头天晚上就停止喂食的猪已空腹10多个小时,胃内及小肠里的食物已经排空,仅有一些分泌的消化液和肠液。若要想吃粉肠,猪杀翻剖开肚子后,就先把靠近胃的这段小肠用线将两端扎起来,然后割断,不用清水翻洗,直接拿到沸水中煮数分钟即可,有些原汁原味的意味。这段小肠割得有些讲究,总的说来不能割得过长,以两三尺长为好。长了,小肠内会有少许食物残渣,吃着就有些不卫生;有时割得不好,如抖动了肠子,也会有点胆汁逆行混入小肠,吃着就有一点点苦凉苦凉的胆汁味,但有些人还特别喜欢这股胆汁味,说是撤凉、败火。粉肠之所以鲜嫩,我想与里面的消化液、肠液有一些关系。它们由胃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十多种消化酶组成,这些酶是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蛋白质,应该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东西。一经加热,它们就凝固在肠壁上了,粉肠之粉,大概也就在于此,粉肠味道鲜美也与这些酶有关。至于嫩的道理,可能与煮饺子的道理差不多。你想,小肠的两头一扎紧,跟一个不露馅的饺子差不多,放在沸水里一煮,全靠“内汽”将其“煮熟”,这种汽化了的温度比100℃的沸水还要高出几度呢,所以粉肠才会鲜嫩。因为割来做粉肠的小肠不能取得太长,所以每次杀猪饭上的粉肠数量总是有限,每个人只能轮到1至2小截,在饭桌上总是第一个被人们一扫而光,腾空盘子;吃饭人多的时候,手脚慢些的人还抢不着吃呢!
直到十多年后参加工作,我才知道那鲜嫩可口的粉肠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学过医的我就有些不敢吃粉肠了,生怕整不干净,心里毛悚悚的。但客观地说,粉肠的确好吃,是一道奇特的美食。去年春天,有人邀我到楚雄彝族自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彝人饮食文化街赴饭局,席间端上的菜中竟有一盘我年少时爱吃的粉肠,我拿着筷子有些犹犹豫豫,同桌的人却早已将它夹到嘴里大快朵颐。我觉得该饭庄的老板把乡下吃杀猪饭时的粉肠引入都市,很有自己的头脑。这毕竟是一道与众不同的美食,应该是能够吸引一些食客的,就问老板来吃这种粉肠的人多不多,他说太多了,供不应求。我以为是他自己吹嘘,就仔细观察了一下四周的五六张饭桌上的食客,他们的桌子上也少不了那盘粉肠,虽然这些“美食家”不一定都是奔这盘粉肠而来,但看来老板说的话一点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