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一盅两件”的享受
作者:江礼旸
不知啥时候起,上茶楼不再是广东人的专利,上海的时髦人也“爱上茶楼,爱上茶楼,为夸新富猛喝水”了。而请吃早茶,有时还有点“公关”的味道。
斗转星移,与时俱进,上海人的“饮茶”也有了“升级版”,或曰“午间版”。爱睡懒觉的人,或者不得不睡懒觉的人(“夜神仙”),眼睛睁开,已是阳光灿烂。梳洗一番,踱到附近的茶餐厅,叫一壶茶,点几样点心,享受闲暇,已是中午时分。茶餐,也是OFFICE(办公室)里帅哥、靓妹区别于“便当”的一种选择。当然,这样做并非为了省钱。有次一位富婆请客,6人在新天地一家餐馆吃茶餐,买单时“排出”10张“青皮”,经理还说“很便宜的啦”。
我的宗旨是“适口者珍”。好不好,尝过再说。延安西路水城南路口美丽华花园有一家“海逸海鲜酒家”,不但燕、翅、鲍和海鲜出名,茶餐也相当精彩。大厨是“顺德帮”,那可是粤菜的发源地,粤厨的摇篮。一如福山是鲁菜的发源地,鲁厨的摇篮;抑或三林塘是本帮的发源地,沪厨的摇篮。“海逸”的豉汁蒸排骨、虎皮凤爪很有味道,但最经典的还是酥、挞类的榴酥、叉烧酥、蛋挞。酥皮好吃皮难做,难就难在酥皮里牛油的份量。牛油多了会粘在一起,难以层次分明。而牛油少了又不会“松化”。要做到层次分明,入口即化,并非易事。此外,榴酥要真放一点榴,才会让酥点有一点点榴味,却又很香甜。叉烧酥里的叉烧不但味正,色也“正点”,真是那样的“叉烧红”。至于蛋挞,蛋香、奶香都要“到位”,食后难忘。
前文已说到,广式茶餐里的“角”绝非“饺”。饺者如虾饺,是用澄面和生粉和匀,用箩斗筛过,滤去粉粒,盛入盆内,用极沸滚的水冲入,即用木棍或筷子迅速搅拌,加盖5分钟,取出放在台面,用手搓匀,再加猪油揉匀才成。这样,虾饺的皮子才会透明、好吃。加之虾仁肥硕“弹牙”,虾饺才特别鲜美。虾饺是上笼蒸熟,而“咸水角”则是将米浆加入糯米粉搓匀为皮,而馅是菜粒、花生、咸瘦肉等为之,包完后脆炸而成。因它的外皮是一种密度较高的材料,炸后其馅中的汁酱,原味保留,故真能达到皮脆内滑的境界。
肠粉也是粤点一大佳点,但与肠绝对无关。这一大众化食品,做时颇费功夫。米浆用箩斗筛过,比较幼滑,加入花生油搅匀,再用冻水搅匀,即可蒸制。“海逸”的肠粉不但粉好,即便用于蘸食的酱油也非常讲究。那是将上等晒油,加入肉汤“拔成”,再加冰糖增鲜,老抽着色。蘸店里自制的这种酱油,肠粉特好吃。
粥也是“海逸”一大特色。煲粥要用“金风雪米”(金风所产粳米),米身粗短而圆,质松稔,色雪白。此米胶质大而又绵化,加腐竹使粥雪白而又增香。煲时必须待水沸滚时才落米,水要一次加足,绝不能中途加水。更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粥滚沸,这样才能保持香滑,更有后味和余味,才会使人食而甘之。“海逸”一款“菜干蚝豉猪骨粥”,菜干、蚝干 (鲜蚝干制)等原料完全溶入粥中,味道真是好极了。
茶餐在上海“异军突起”,说明饮食习俗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其变化依据食客生活节奏和口味的变化而变。那天中午,我在“海逸海鲜酒家”吃茶餐时,宽敞的大厅里座无虚席。人们静静,然而津津有味的吃、喝着,并无一位点燕翅鲍和海鲜。珍贵和厚重的佳肴要在晚上华灯初上时才享用。须知,在上午和中午起床后,喝茶涤荡肠胃,“一盅两件”同样是难得的享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