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维生素C──你得小心呵护

作者:潘廷树




  维生素C是一种抗坏血病的因子,因具有酸性,所以又称抗坏血酸。它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维生素之一。从生理功能上讲,它具有预防坏血病,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化学毒物和细菌毒素具有解毒作用;促进铁和钙的吸收等作用。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报告,维生素C还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感冒、治疗缺铁性贫血、提高应激能力以及抗癌等多方面的功效。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也没有明显的贮存能力,当维生素C在组织中呈饱和状态后,其余部分均从尿、汗中排出,所以每天都需要补充。但是,维生素C性质特殊,它是所有维生素中最不稳定的一种。除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外,对热、碱、氧都不稳定,特别是和铜、铁金属元素接触时破坏更快。因此,我国营养学会提出,成年人每人日供给量为60毫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食物中维生素C的利用率呢?
  1、妥善贮存
  刚收获的水果和蔬菜长时间存放会由于酶的分解作用,使维生素遭受较多的损失。一般苹果贮存两三个月后,维生素C的含量就可能减少到原来的1/3;维生素损失更大的是绿色蔬菜,在温室贮存,只要数天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但果蔬在0℃贮存,可以大大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2、 正确洗切
  由于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正确的洗切处理方式对减少其损失极为重要。①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蔬菜清洗浸泡时间不宜太长。时间越长,损失越大。②保持完整状态清洗,避免先切后洗。先切后洗增大了与水流的接触面,流失更大。③菜不宜切得过碎。否则,有更多的细胞膜被破坏,氧化酶分布均匀,同时增加了和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加速了维生素的氧化。比如小白菜切段,炒后维生素C约损失31%,而切成细丝后则损失51%。
  3、 科学烹调
  ①洗切处理完毕的蔬菜要迅速加工。日常生活中,有人在前一天晚上就切好第二天的菜,这样不但维生素C损失严重,而且也不卫生。②长时高温加热对维生素C破坏较大。在炒菜前若需进行焯水处理,则应做到大火水沸,原料分次下锅,动作要快,翻身即起,不要挤汁。经测定,如此出水后,原料维生素C的平均保存率为84.7%。显然,做汤菜也应在水沸时方能将菜放入,不仅保色,也保存了维生素C。炒制时尽可能采用“急火快炒”方式。这样不但可以达到60%~70%的维生素C保存率,且菜可以基本保持原来的色泽,脆嫩可口。同时,不宜过早放盐。否则,不但菜不易熟,且增加菜汁渗出,维生素C流失相应增加。③切忌加碱。煮制食物时放碱主要为缩短时间,增加粥的黏稠度等。但食物中的维生素C最怕碱,遇碱很快被破坏。但适当加醋可以起到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比如酸性菜番茄中维生素C在烹调时损失就很少。④选择恰当的烹调用具对保护维生素C也很重要。如铜锅熬菜维生素C的损失比其它锅要高2~6倍,铁锅次之,铝锅损失最少。
  4、 及时食用
  烹制好的菜应立即食用。久置会因氧化作用增加维生素C的损失。例如:蔬菜炒熟后,放置1小时,维生素C损失10%;放置2小时则损失14%;5小时后再回锅烹煮,其损失率则更严重。
  由此看来,人体在补充维生素C时,不但要注意在膳食中增加果蔬的摄入量,同时也应特别留意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采取合理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