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伦敦菜市场散记
作者:王春华
英国市场上的蔬菜水果几乎完全靠进口,那情景真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市场”。英国自己生产的很少,大概只有一小部分土豆、洋葱和蘑菇而已。原因何在?主要是英国日照时间太短,同时劳动力成本太高,所以还是从国外进口较为合算。据统计,英国的农业产值仅占GDP的1%左右。你如果乘车在乡间旅行,放眼望去,会发现这里既不种庄稼,也不种蔬菜,风光美丽无比的原野上是清一色的平坦如砥的碧草。在这方面,英国与欧洲多数的国家大不一样。
先说蔬菜。英国人吃的黄瓜、西红柿、甜玉米和大部分土豆,从西班牙进口。有种英文名字叫“中国叶菜”的,类似我们的大白菜,但个头较小,帮少叶多,产地却是葡萄牙。至于红薯、大葱,从埃及进口。胡萝卜和扁豆,分别从荷兰、肯尼亚进口。在英国市场上也能见到中国的农产品,主要有大蒜和花生。大蒜这样包装:一个网状小袋装三头蒜,售价一英镑,约合人民币16元,很不便宜;而花生的包装袋上,标明产地为中国,同时标明是在意大利包装,人家想得很真周到,还标着注意事项:儿童食用要小心,慎防堵塞气管而窒息!
再说水果。英国市场上的红苹果大多来自法国、新西兰、美国,而黄苹果来自特立尼达。香蕉则从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进口。草莓是荷兰、埃及的产品。梨、猕猴桃进口自意大利、阿根廷。西瓜、黄金瓜进口自巴西。樱桃来自智利。大部分葡萄不是来自巴西就是智利。在伦敦的露天菜市场,相当于我们的农贸市场或自由市场,有时也能见到中国天津的大鸭梨,一纸箱一纸箱的,廉价出售,但销路不甚佳,我不知其因,也许这种梨不太对英国人的口味?倒是那种来自欧洲大陆和拉美的长型梨销路好。
关于鸡鱼肉蛋。英国的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羊猪肉以及奶制品基本自给,当然不是说不要进口。英国的猪肉很难吃,因为养的猪从来不阉,所以猪肉有股子臊味,为了祛除异味,烹调时必须加进大量佐料,尤其是酒。实际上英国人并不很喜欢吃猪肉。英国的牛羊肉味道甚佳。英国市场上从来见不到活鱼,只卖冻鱼,据说出卖活鱼,让人生宰“很不人道”。同样的原因,在市场上活鸡也是绝对买不到的。鸡蛋固定在凸凹的硬纸板上出售,一纸板最少6枚,最多30枚。英国的奶制品质量极好,奶含量极高,奶味很浓,口感甚佳。
英国的蔬菜品种与我们中国有较大差异。我们的很多蔬菜在英国一般市场上是没有的。比如,冬瓜、蒜苗、山药、韭菜、茴香、丝瓜等,在超市和露天市场根本买不到。也就是说,英国人是不吃这些东西的。烹制中餐必用的酱油、老陈醋、料酒之类的佐料,英国人也是不用的,所以,很难买到。如果你要买,必须去华人主要是香港人开的超市,这种超市在伦敦寥寥无几,规模也小,物价很贵。总之,很不方便。
英国食品超市里,各种各样半成品很多。这非常适合上班族。你买回来,只要在烤箱或微波炉里处理一下,立马就可食用。特别是各种比萨饼、肉食、面条、甜点、薯条、洋葱圈等,加工一下很方便,味道也不错。不过,这样的烤制食品吃久了,也会生厌。
英国食品的价格比较昂贵。从国内出来的人,总习惯将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比照我们低廉的价格就觉得很难承受。比如在超市里一根黄瓜要卖1镑钱,合人民币16元。你经常可以见到,一根黄瓜切成两段来卖,这往往令国人咋舌。一般而言,英国露天菜市场的价格还算便宜,尤其是下午接近收摊的时候,有的难以保存的蔬菜水果便一堆堆低价出售。你如果是一个人食用,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因为那一堆东西买回去,吃不了多少,其他大部分都放不住,要扔掉。
还有,同样的食品在不同的超市里价格明显有异。伦敦的超市可分高中低档三类,不太富裕的人自然一般都愿光顾低档超市,许多东西价格便宜,质量并不差。可是这种低档超市比如“阿斯达”,一般都设在市中心之外较偏远的地方。有的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在商品旁边常常标出自己价格的同时,还标出其它两家超市的价格,让你作出比较,使你感到这个超市价格便宜合算。
一般而言,普通的英国人节俭。你在超市或者露天菜市场观察会发现,除非在大拍卖时候,很少有人一次就买下数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有的英国人上街,往往只买一两个青椒,或者一两个蘑菇,或者半根黄瓜,我甚至常常见到有的人只买一根香蕉,或者一个苹果。你会觉得可笑,觉得他们太小气。可是,与我们国家那些大手大脚的人们相比,他们节俭过日子何尝不是值得学习的一种美德?
另外一方面,英国社会上浪费现象也很严重。这主要是英国的食品超市,为了标榜其信用,货架上的食品一旦到了保质期限,立即撤下,一倒了之,成为垃圾。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英国的超市每年这样浪费的食物在50万吨左右,实在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