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自助餐

作者:程乃珊




  吃自助餐是一种现代都会人最喜欢的集体行动,因可省略许多点菜的麻烦,还有配菜的心思、礼让的虚套。更重要的是“合算”,出一个价钱在最短时间和有限空间可尝尽各式美食。这大抵与人类贪心不足、不甘本分的天性有关,与现代都会人的浮躁、急功近利心态有关。难怪现今十分流行自助餐。
  说穿了,自助餐其实也是大锅饭,一种精致的大锅饭,如同现今流行的Smart Casual,一种经过修饰的休闲服饰。其实两者都是来自美国文化,一样的只讲究不受约束、省事舒服、注重效果,不讲究过程。
  不错,世界确有好多美食叫我们恨不得一口尝尽,但有时过多选择反而令我们疲于奔命,对着五花八门的食物台兜一圈,放入盘内的还只是那几味合自己一向口味的。自助餐,是最典型的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表现。宁可吃不完剩下,也不愿低估自己胃的容量。
  吃自助餐时,往往一大簇人先选择一个最靠近取食台的座位,自有内行的探子先去视察环境,然后来通风报信——最合算的物超所值的东西马上要出来了,大家必须一起行动打歼灭战,不管自己喜不軎此物,捞到盘里再讲:自助餐求的是分量,“合算”就是一切。
  自助餐难得一次不伤脾胃,否则就倒了胃口,特别那些公司企业年会的大型自助餐,大家在同一个时刻拥向取食台,千军万马的,有人刻薄地形容为“抢更饭的野小鬼”,那长长的慢慢移动的队列还有点像旧上海施粥棚前的队列。
  一个人不大方便吃自助餐,虽然一个人最适宜自助餐,因为无人替你看守随身财物;两个初相识的男女也不宜吃自助餐,因为一个人去取食一个人要留下来看东西,两人总是要交替离开座位,不大合适细焖慢火培养情绪;正在致力减肥者也不合适自助餐,因为诱惑力太大;熟悉的友朋聚会最合适自助餐——我们可以不受约束挑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不用顾及别人口味。
  自助餐英文为Buffet,原意是冷餐会、酒会。二次大战时,自助餐形式被广为引入美军后方驻地的军用食堂,其内容已大大超出酒会的小食范畴,发展成有多种头盘、主食、甜品热汤供挑选的就餐形式。战后,美国风情成为消费形式的一种招徕品,这种美式自助餐随着一些世界级连锁五星级酒店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进驻,而被广泛介绍进来。近年在上海也成为一种时尚饮食文化。
  尚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助餐刚刚在上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时,长期物资贫乏、眼界浅小的上海人大大出了洋相:热的、冷的、咸的、甜的装了满满一盆,为争夺紫雪糕,未等侍应生放在食台上,已被抢得精光……今天,当年这批上海入的下一代,已学会从从容容地享受自助餐。这也算都市文明的一种进步。
  其实,自助餐很愚弄我们的肠胃,犹如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它最大的功益是,可以供都市人以最原始的本能消化各国的文化一从韩国烧烤到日本料理,从印尼沙嗲到广东烧腊,都可在同一餐自助餐中尝到。
  唯法国人和资深老上海不吃这一套。他们宁可接受在必须受约束下享受一餐,从煞费心思的点菜到菜肴的上桌,都是经过缜密的心思和安排的,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从冷盆到压轴的甜点,自有一种微妙的层次感,不像自助餐那样直接——一切明明白白地摆在你面前。
  自助餐大行其道,但终究代替不了传统餐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