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辨体质论饮食(四)

作者:匡调元




  动脉粥样和与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的简称。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脑则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脑出血、中风等;如果发生在肾动脉则可引起肾脏功能不全,其病根是一样的,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它是指动脉内膜下产生了像粥一样的硬化斑块的病理现象。在此,顺便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是两个疾病单元,不能混淆,虽然它们可以共存,但也可以各不相干单独为害。本文主要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食养法。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食物去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有两手:一手是尽可能控制胆固醇的摄食量;一手是食用能降低血胆固醇的食物。
  根据我几十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各种各样的,与他们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因此食养方法也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把人的体质分成六大类型,除正常质外,其余五种的病理体质,有五套食疗方剂,按此而行确能改善体质。在此,我专门介绍几种降血脂与血胆固醇的有效食物及其体质宜忌,供大家选用参考。
  1.山楂制品 包括生山楂、果丹皮、山楂糕等都可以。大量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证明它能使动脉上的粥样斑块明显减少,而且有扩张冠状动脉、软化小血管、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脏收缩的能力。每天15克,连吃数月无妨。但由于山楂味酸、性平,因此,凡寒体及胃酸过高者忌食;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者慎用。
  2.木耳 木耳多糖能明显地降血脂、甘油三脂、β—脂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还能抗血栓形成。黑、白木耳都有效。每天可用10克,煮汤、做菜、煮粥都可以。因木耳性寒,故寒体不宜常用,热体却很合适。传统中医古籍认为黑木耳能伤肾败精,故不宜多食,即使热体也以吃吃停停、停停吃吃为上策。
  3.大蒜 用紫皮大蒜30克,去皮,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既可以做菜,也可以煮粥,可以常食。但大蒜性热,迟冷质与倦咣质之偏寒者宜,燥红质与腻滞质之属热者切忌。有眼病者也忌。
  4.薤白 味辛苦、性温。古人用之治疗胸痹(包括心绞痛);现代研究证明从乙酸乙酯可溶部分得到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成分,对抗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功效。它也适用于寒体,不宜于热体。
  最后要强调两点:①全身病理体质状态与局部血管病变应同时进行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②必须少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否则徒劳无功。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它对人类的威胁仅次子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目前在中国其发病率更有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所见绝大多数是原发性的,多有遗传倾向,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的一系列代谢紊乱,除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也随之而异常。糖尿病在早期可以毫无主觉症状,大多数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被发现,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因善饥而多食,因烦渴而多饮,因多饮而多尿,因代谢紊乱而体重锐减,疲乏无力。如果糖尿病没能及时控制而到晚期,真正威胁生命的则是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酮症酸中毒,或并发感染,或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其中具体机理,现代医学已经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且学说众多。
  现在先介绍一组适用于燥红质的糖尿病人可控制血糖的食疗方:
  1.双耳羹 白木耳、黑木耳各15克,泡发,先煮熟烂,加山药粉20克,煮沸,待温,成羹,可加少许甜味剂。每日一次,连食一月。
  2.山药汤圆 赤小豆泥100克为馅,加甜味剂适量,用山药粉250克,加水调和,包汤圆,按食欲大小量力而食。每日一顿,连食一月。
  5,枸杞饮 地骨皮50克,加水1000毫升,浓煎成800毫升,然后加入枸杞子30克,再煎至700毫升,代茶饮。这不仅能降血糖,对半夜咽干尤其效佳。
  4.老南瓜饭(粥) 老南瓜150克,加粳米适量,煮饭或粥,久食有效。此法来自日本。
  5.苦瓜 将苦瓜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每次服0.5—1.0克,日三次,连服两个月。迟冷质与倦咣质者忌用此方。
  我在临床上用以上诸方改善患者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及半夜咽干等症状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久食能降血糖。唯燥红质者应同时忌食辛辣之物,如五香粉、白酒、葱、韭菜等,忌油炸食物如油爆虾、羊肉串等。如犯忌则上方将前功尽弃;宜深思。下面介绍糖尿病之属腻滞质者。燥红质者多以内热重、口干舌燥、舌红少苔为特征;而腻滞质者则以胸脘满胀,头晕、乏力,舌苔厚腻为主症,其舌苔或白、或黄、或灰。此时可用四仁赤扁豆粥。这是我的经验方:用苡仁10克,苦杏仁10克,冬瓜仁10克,赤小豆10克,白扁豆15克,加粳米适量,共煮粥,浓煎至豆烂时将白蔻仁1克,用小纱布包好后投入粥内,一沸即又捞出。每日一顿,连服到舌苔退净为止。服此方时应忌:参、面食、碱、蜜、大枣、酒、巧克力与蚕豆。
  对于糖尿病并发化脓菌感染时建议用鱼腥草(四川农民称折耳根,有异香,抗菌效果好)、蒲公英及菊花等食物可煎水服。蕹菜、番茄与黄瓜也可选食。
  
  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胃病”是一种多发病,时好时坏而经久难愈。最近儿童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为什么?据我分析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精神紧张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发此病的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汽车司机的发病率也不低。中医学称此为“思伤脾(胃)”。第二个因素是饮食不当,主要是指所吃食物与你的体质类型不合适。近年来儿童的饮食不当问题较为突出。第三个因素是一般的“胃病药”不一定能切合你的体质,有的适得其反。
  “胃病”患者的病理体质类型主要有五种。第一种常常表现为脾胃虚寒的迟冷质者。他们不能受寒,尤其是胃部和脐部,一受寒即发病,胃痛、反酸、嗳气,还可兼见大便溏稀。他们常爱热饮,胃部加一个棉垫后感到舒适。此型患者平时应多进温性食物,如韭菜、包心菜、虾米等,而忌食寒性食物,如柿、梨等生冷瓜果。我推荐他们用生姜3片,大枣10个,甘草5克,共煮汤饮,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张仲景常用此等食物“调和营卫”。平时煮菜时可适当加点五香粉之类热性调味品。
  第二种是气血两虚的倦胱质者。他们常见乏力,胃呆,一动而出汗,略怕冷,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大便时干时稀,月经时多时少。这一病型在食养方法上与上型相仿,因为他们都有虚寒表现。
  第三种是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的燥红质者。其临床特点是口干思饮,饮不解渴,胃部灼热,如火烧火燎,遇热即痛,常有出血倾向。他们应多吃寒性食物如青菜、菠菜、蓬蒿菜、梨、西瓜等,而忌吃热性食物,如鸡、虾、韭菜、葱、姜、橘子、荔枝、桂圆等,特别忌饮白酒。一旦犯忌,轻即胃痛,重则出血。不可不慎!
  第四种是胃脘痞满、口臭便秽的腻滞质者。此型在江南湿地及沿海一带,包括韩国与日本,相当多见。由于他们脾胃功能素差,加上洼地多湿,内外相引而湿泛为患。临床上多见舌苔厚腻,胃部痞胀,好嗳气,大便异臭,尿液浑浊多泡沫等。我建议他们冬天多吃臼萝卜,夏天多吃冬瓜汤。加上少许消闲食品九制陈皮以顺胃气,常能获得奇效。但他们当忌人参、含碱食物如素鸡、百叶、馒头、面包、面粉类食物、蜂蜜、大枣与酒。误补多见于此型及燥红质者。
  第五种为胃部隐痛,面色晦暗,经久不愈的晦涩质者。该型见于反复发作的“老病号”,病程较长,胃部瘀血明显,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与增生性胃炎等胃黏膜上皮可见各型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内小血管常有血栓形成。胃癌病人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此型。故我建议此型患者不要掉以轻心,应找医生及早明确诊断。虽有食养方但不介绍,因为不要苟安,不能延误时机。
  最后强调一句:“胃病”患者必须注意按体质类型进行饮食调养,不能百无禁忌地盲目进食;同时应注意生活节奏的调节,劳逸适度;用药更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