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家菜”咸淡总相宜

作者:张教立




  我和几个兄弟进城定居以后,年迈的母亲和多病的父亲仍然住在农村,他们不愿意离开那块渗透了自己泪水和汗水的热乡熟土,更舍不得离开那些相处了大半辈子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
  尽管我们弟兄们给家里的钱足够两个老人的日常开支,但一辈子忙惯了的母亲并不想坐享清闲。大田的土地已经租给别人耕种,几处无人居住的宅基地成了母亲可以随意赶鸡撵狗的势力范围,她几乎每天都要去巡视一番。没有围墙的宅地栽上了树,有围墙的宅地种上了菜,她要去看看栽的小树被猪羊啃了没有,种的蔬菜被鸡鸭啄了没有。
  母亲是种菜的能手,菜园里春天的蒜苗韭菜,夏天的茄子辣椒,秋天的萝卜白菜,都长得很旺盛。她和父亲吃得有限,收获的蔬菜大部分都送给了街坊邻居,看到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她最高兴的事。当然,邻居们也不白吃她种的菜,经常有人帮她平地、浇水,或者干一些其它杂活。
  家里边冬天的菜也很丰富,母亲把奶奶传给她的手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夏天晒面酱,秋天腌咸菜,一坛坛、一罐罐,应有尽有,都准备着冬天享用。她制作的咸菜味道好,也干净,一部分送给了邻居们品尝,一部分给我们捎到了城里。前些年,她一到天气凉了就开始收集罐头瓶子,涮干净了等着给我们装咸菜。那时候老百姓没事一般不轻易进城,有时老太太准备好了咸菜,干着急找不到人往城里带。这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往城里捎带东西很方便。因为两个老人年纪大了,我们回家的次数也比以往多了一些,所以总能吃到母亲腌制的咸菜。
  我们把母亲做的咸菜统称为“家菜”。
  现在城市的超市里各种酱菜琳琅满目,品种齐全,我的儿子总是对“家菜”不屑一顾,他有时候想吃点腌菜换换口味,下班时拐个弯,花钱不多就可以瓶瓶罐罐的提回来一篼子。但我和爱人都喜欢吃“家菜”,“家菜”里不仅有我们从小就吃惯了的味道,那里边还有浓浓的乡情、深深的母爱,吃着家里的菜,能够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每年腌制咸菜是母亲家务事中很重要的一项,一到夏天她就在电话里征求我们的意见:去年的味道怎么样?今年还想要点什么?我们总是说好听的,尽量夸大咸菜在我们家庭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有时母亲听得高兴,能在电话里笑出声来。
  我们知道,腌咸菜是母亲的一种寄托,是她很乐意做的一件事。据邻居们讲,她每次腌好咸菜,都像大企业的领导看到汽车下线、飞机出厂一样兴奋。当年的腌菜计划刚完成,就开始筹划下一年的安排。
  前几天,母亲又托人捎一些咸菜来,足够我们一个冬天调剂口味了。
  我们和母亲共同期待着下一个火热的盛夏和凉爽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