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垂涎欲滴话鲥鱼

作者:徐赋葆




  记得确切点,我这一辈子也仅仅只品尝过一次长江鲥鱼。也就这唯一的一次,至今依然让我回味无穷、垂涎欲滴。
  鲥鱼,古称“(鱼互)”。属鲱形目,又俗称:三来鱼,三黎鱼。鲥鱼在沿海生活,因每年定时徊游入江而得名。春夏之交,便溯江产卵。此时的鲥鱼味最肥腴鲜美,也极名贵。鲥鱼每年二三月间入江,五到七月间产卵,生殖后亲鱼便游归大海,而幼鱼则留在江湖中觅食生长,待九十月份才游向大海。未入江的鲥鱼称为“海鲥鱼”。其鲜味比入江鲥鱼逊色不少。宋朝梅尧臣曾有《鲥鱼诗》曰:四月鲥鱼跃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浆牙。郑板桥也有诗曰: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我活了几十年,也只闻其名,未识其味。记得七十年代的一天,学校食堂突然有鲥鱼供应,大家喜出望外。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从未尝过鲥鱼之美。当时我们的工资大多在四五十元。食堂供应的大排也仅在二角左右,素菜更在五分以下。可一盆二两上下的“清蒸鲥鱼”却要三元左右。这在当时实在是属于“高消费”了。但久仰鲥鱼大名,其香其味,又让人嗜欲难熬,自然不肯错失良机。大家纷纷倾囊解馋。只见那鲥鱼,油亮的鱼鳞、白皙的肉块,加上碧绿的香葱和嫩黄的姜片以及诱人的香味,更让人有点迫不及待。尝了一口,鲜得满口生津。果然是名不虚传!今生今世才感到最鲜的尤物莫过于此了。平时惯于狼吞虎咽的我,此刻也竟然如淑女般慢悠悠地一口一品味,深怕那鲜味倏然而过。甚至那几片鱼鳞,也吮之再三,鲜味不减,最后还是硬生生地嚼碎了,一吞为快。鲥鱼的烹饪以清蒸为佳,其它的烹制均难显出鲥鱼之鲜美原味,清蒸时不可去鳞,那鱼鳞十分肥腴鲜美。如去之,则无鲥鱼之美了。所以,美食专家们都强调“清蒸鲥鱼不刮鳞”的秘诀。其它还有红烧、炉烤之类的烹法,我以为很难体现鲥鱼的原汁鲜味。所以,清朝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特别强调“鲥鱼贵在清字,保持其味”之说。
  而后我才知道,1974年那一年是鲥鱼大丰之年。以往,鲥鱼大都出口或供高档宾馆享用,普通老百姓很难一见尊容,更不用说花高价去奢侈一番了。幸逢那年鲥鱼是大丰之年,我们才有幸品尝到这一道得之不易的美味。那年我在菜场的鱼摊上,也见到这从未见到的鲥鱼。鲥鱼通常都在二公斤上下,大的也有到五六公斤左右。那年我看到这鲥鱼,每条都有四五公斤之重。不过每公斤要卖到二十多元,相当于我半个多月工资。这一公斤鲥鱼的价钱足可让我卖二十多本书或二百多斤大米了。困难人家也几乎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在鱼摊边流连再三,见好久也乏人购买,毕竟那时清贫者多,于是自己也悻悻而离。这一离便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也未尝过这令人垂涎的长江鲥鱼了。其实,当时鲥鱼是百年少见的大丰之年,所以,二十多元一公斤已经是十分便宜的了。为此,至今我还有点后悔不已。据资料介绍:1970年以前,长江鲥鱼年产量还在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所以那年我才有幸亲尝这绝鲜之美I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人为的破坏,长江鲥鱼几近绝迹,再高价也难尝这美肴珍馐了。
  虽说现在市场上也有鲥鱼供应,但都是未入江的“海鲥鱼”,而且仅两斤左右大小。我也曾买过几次,价钱也不贵。但此鲥鱼非那鲥鱼,其味实在有天壤之别。但是,比起其它鱼类来,这鲥鱼的鲜味依然属于上佳。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他在美国曾买到过入江鲥鱼,仅一元美元左右一斤,折合人民币不过八元多。据说国内的长江鲥鱼卖价已高达几千元一公斤,同属“长江三鲜”的长江刀鱼也高达二千多元一公斤,相比之下,竟相差国内几乎是几百倍的差价。原来,美国人生活节奏很快,不爱吃多刺的鱼类,嫌烦,花时间。再说,他们环境保护历来做得很好,鱼类保护也十分谨慎小心。不过,他还是感到美国的鲥鱼还是比不上中国的长江鲥鱼那样肥腴鲜美。其实,美国、菲律宾等沿海国家,都有鲥鱼生长,我国有时还从他们那里进口一些,比起国内的长江鲥鱼来价格也不贵,可其味实在不能与长江鲥鱼媲美。只可惜这长江鲥鱼已几乎绝迹,我不由喟然长叹!看来那一年品尝的长江鲥鱼,怕是我一生中只能留下的隽永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