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家乡的鱼汤面

作者:翟丽霞




  面条,太普通了,人人会做,家家都吃,似乎与名菜佳肴沾不上边儿。其实不然,1942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家乡的鱼汤面作为国家名优食品参加角逐,因风味独特,博得各国来宾称赞,一举荣获银质奖章,从此声名大振。
  鱼汤面,是家乡的特产,也是家乡人的最爱。记得以前在家乡上学的时候鱼汤面似乎是我每天早饭的“必修课”。在家乡一些被人们称为“老东台”的都有吃早茶的习惯。早上醒来,洗漱完,去就近的茶馆饭店里一坐,叫上一碗香浓的鱼汤面,喝喝茶、吃吃面、侃侃大山。那种感觉真是一个字:爽!
  家乡人过生日都有吃寿面的习惯。这寿面,自然是少不了鱼汤面的了。汤色乳白,味道鲜美、清爽不腻,面条细而软。吃到嘴里,那种感觉,真的是“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啊。
  只要来过东台的人,不吃东台的鱼汤面,那可是件憾事。可尝过鱼汤面的人,却也不一定知道鱼汤面的来历,来,听我细细给你说说:鱼汤面为东台名点,又称白汤面。源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乾隆年间,东台有家淮扬饭店,生意不算兴隆倒也马马虎虎。一天晚上,其店老板在街上发现一副新来的卖面条的小摊子,便去买了一碗,端在手上一看,只见面汤浓厚雪白,一会工夫,碗面上就结了一层薄膜。他尝了一口又香又鲜,比自己店里的不知要好多少倍。老板心里一动,向摊主细细盘问。原来那摊主竟是来自皇宫御膳房的厨师,俗话说:“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啊,由于一次失手没有把汤熬好而被逐出皇宫,无奈只能挑个小摊四处流浪,聊以糊口。老板听说,心想这竟是一道御膳啊,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于是,连忙将摊主调到店中由他掌厨。从此这里的面条全用的是那位御厨师调的鱼汤,尝过的顾客大为满意,赞不绝口。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八镇,远近闻名。鱼汤面从此就成为东台享有盛名的特产。
  虽然是区区一碗汤面,却处处讲究,煞费苦心啊,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汤白质浓、滴点成珠、营养丰富、清爽可口的鱼汤面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吧。所需原料:野生鲫鱼1500克、鳝鱼骨500克、虾子25克、白胡椒粉12.5克、绍酒25毫升、熟猪油1250克、姜25克、香葱50克、白酱油15毫升、青蒜末2克。
  制作过程:
  l、先将鲫鱼去鳃、内脏洗净沥干(不可有血水)。将锅烧热,放入熟猪油700克至8成油温时将鱼投到锅中炸酥,注意鱼身上不能有焦斑。将鳝鱼骨洗净后放入锅中用少量的熟猪油煸透。
  2、在锅中放清水8000毫升(不可用井水或有碱性的水)烧开时把浮上的水泡沫打清,再将炸好的鲫鱼和煸好的鳝鱼骨一齐倒入锅内烧沸。待汤转浓后加熟猪油125克和刚刚炸好的原油。大火烧透,然后用细筛过清鱼渣成第一份鱼汤。
  将过滤出的全部鱼骨倒入锅内,先用文火烘干,然后放熟猪油100克,用大火把鱼骨煸透,加入开水7000毫升。烧沸后加熟猪油52.5克,用大火烧透,细筛滤去鱼骨成第二份鱼汤。再用熟制第二份鱼汤的方法将开水5000毫升、熟猪油26克熬成第三份鱼汤。
  将熬过的全部鱼骨倒入锅内,先用文火烘干,然后将三次熬出的鱼汤混合下锅。放入虾子、绍酒、白胡椒粉、姜、葱烧透,用细筛过滤即成鱼汤。
  3、将面条加水揉成团(面和得稍硬一些,夏季可少放水,其它季节多放水),用细刀(108齿的切片)切压面条。
  4、将面条入沸水锅后,不要搅动当其从锅底自然漂起后,捞出在清水中冲刷一下,再入锅复烫即可。
  5、在碗内放热猪油7.5克、白酱油15毫升,捞入面条,撒上青蒜末2克,放入烧沸的鱼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