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上海菜:“变”才是硬道理
作者:沈刘红
正宗上海菜馆本地遇冷
第一家将水煮鱼引进沪上的川菜馆“蜀天阁”,老板许崎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开一家上海菜馆时”,他回答说:“因为上海菜馆市场空间不大,而我又不愿意开成‘杂家’餐馆,所以宁愿‘改道’。”果然,记者发现,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在打着本帮菜旗号的饭店里,常常会出现其它派系的名菜,而只做一个菜系的餐馆几乎没有了。如“上海人家”虽说以做本帮菜出名,但现在也增加了川菜、粤菜和杭帮菜等,只是把它们再在口味上略作一些“本土化”的调整。
对此,很多业内人士持有反对意见。“阿山饭店”是被多位上海美食家赞赏的正宗上海菜馆,老板阿山谈起上海菜时说:“老上海菜的规矩是:海鲜不上档次,重大场合不能上桌,火腿和草鸡绝对不少。而如今,它的很多精华都已失传,现在的新派上海菜无非是东拼西凑罢了。事实上,人家来吃,就为吃这个浓油赤酱,因为这才是上海菜特有的味道。”许崎也认为,餐馆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国际都市需要不同口味
但是,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江礼指出:“上海人的享受观是‘喜新但不厌旧’。保持‘中庸’,尽量适应不同顾客的口味,才是在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里生存的根本。”
据悉,一些上海餐饮的老字号,如南翔馒头店都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保持南翔小笼“浓油赤酱”的重口味特色不变,但将其汤汁里的油腻成分减少,同时开发野菜和菌菇两种健康的素食口味;对店内的环境和服务,定下更严格的要求;为保证品质和服务的规范,结束以前特许经营的方式,收回原有的七八家连锁店,重新制订扩展计划……效果相当不错。看来,“变”才是上海菜馆发展的硬道理。
管理标准还有待改进
但也不是所有的变化大家都认为好,采访中,很多人就向记者抱怨,不管是梅园村、小南国、美林阁等这些民营企业,还是老正兴、绿波廊、绿杨村等老字号,都有同一饭店不同分号菜肴价格不一的情况,有时价格差甚至会达到20%。经常出差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杜先生就表示,这两个城市的绿波廊酒楼他都去过,发现北京的价格明显高于上海。且即使同在上海,城隍庙总店也比浦东分店贵许多。
为什么呢?江礼分析,首先,不同地段租金不同,不同分店的装潢档次也不同,因此在核算菜肴成本价时很难统一;其次,虽然总店和分店的多数菜式一样,但由于中式菜肴花样多、更新也快,一些分店自创的特色菜也难免会有差价。因此,他认为,一定要求中式酒楼做到像西式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执行同一价格体系,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